直面阶级压迫的风骨

这一个月的实时追剧,真是有了太多我意料之外的体验,从剧内到剧外,从知识层面到社会层面甚至是人性层面,都增长了不少见识。我真的很希望梦华录好,希望中国影视可以好。可能就是因为承载了太多感情,导致我的判断一度变得没有那么理性和客观,竟然产生了很多不甘心的情绪: 我时不时会想,如果没有那么多断章取义,无中生有的指责她会不会更好,如果没有那么多无脑跟风的口诛笔伐她会不会更好,如果没有资本的短视和无情她会不会更好,如果上星或者改变更新方式会不会更好,如果所有主创线下齐聚一起做一个有仪式感的告别会不会更好……我明明生活在一个充满了不完美的世界里,却不理智地想要一个完美的过程和结局。 但在看完结局以后,我释怀了。主角们并没有因为主角光环就得偿所愿,结局反而充满了一些现实暗黑风的隐喻……从一开始盼儿引章对于贱籍的无法释怀,就隐隐透露出这剧立意旨在控诉阶级压迫,到萧府寿宴相当于直接挑明了,后边以各种形式反复出现的男权社会的阶级压迫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最后给小顾安排这么一下,相当于压死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低阶级的人再优秀也是高阶级用来争权夺利或者标榜自己的工具,但哪怕站得再高也会有更高位者压迫,权力大不能随心所欲反而变得身不由己……反映这么压抑的社会现实的戏如果归类为古偶,那以后真的别给古偶划上限了……对,说的就是那些刚一开播就因为梦华录归类古偶直接判定最多8分的大傻叉。 可能是我太悲观,本来小作文写到这就停了,但睡了一觉想了一下,觉得不对,如果前边是梦华录呈现出的现实主题,我好像忽视了本剧的另一个主题:“风骨”。剧中借多人之口多次提到“风骨”一词,但这风骨显然不是高观察趋炎附势趋利避害的所谓“风骨”,也不是齐牧沽名钓誉借君子之名行小人之事的“风骨”,更不是宋引章获得题词后拒绝为老顾客弹琵琶的“风骨”,它是人们在逆境和黑暗中不屈不挠,坚守本心,敢于对不公进行抗争的精神。宋引章放弃为自己脱籍而是请求重启登闻鼓广开言路是风骨,赵盼儿从救一人风尘到救天下风尘是风骨,孙三娘不畏流言蜚语敢于追求幸福是风骨,顾千帆身在人间地狱却没有同流合污变成雷司公于中全之流是风骨…… 不知道编剧是不是有意为之,除了柯相之外(柯相确有风骨,但从寿宴的表现来看,他的风骨也是充满了身为士大夫的傲慢,是有着阶级局限性的风骨,他借打压张好好褒扬引章来标榜自己让我看得极其压抑,但这是很符合时代和人物特点的设计,增加了人物的真实性和复杂性),真正的风骨反而更多地体现在底层小人物而不是位于阶级上层的“士族”身上,就像在寿宴上柯相的慷慨陈词和最后赵盼儿为天下请命,是一种不同视角和阶层下对风骨的解读,这种对照很有深意。几千年父权社会的阶级压迫很难短时间内消除,但并没有阻碍住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阶级重压下长出风骨,而这些人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这无关阶级。 本来我的标题是从不甘心到释怀,写完后,我觉得应该改为,直面阶级压迫的风骨。剧内是小人物以命相搏只为实现哪怕一丝丝改变的风骨,剧外是编剧和导演以及各位主创在浮躁的大环境中仍愿制作有诚意的作品,探讨高风险敏感话题的风骨,还有各位录人不随波逐流,坚守本心的风骨。 私以为,决定一部剧下限的是制作,演员的表演,但决定一部剧上限的是格局和立意,不然其他人干的也只能是屎上雕花的活,毕竟多的是好演员拯救不了烂片的例子。所以梦华录就是好,剧本立意好,导演把控得当,演员演得好(全体都好,但brown弟弟还是要加油),绝对不接受因为一些细枝末节的瑕疵对剧的总体质量产生质疑甚至进行全盘否定的做法。 梦华录不完美也不先锋,但是瑕不掩瑜瑜瑜! 最后送上柯相和盼儿的高光时刻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