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影片浅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从小到大的第一篇影评,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算作一篇影评,但是这确实是人生第一次如此郑重的对一部电影产生了一些一定要写点什么的冲动。事情的起因是有一天下班后在厨房做饭时脑袋里慢慢就浮现了一个歌曲的调调,后面仔细一想就是电影《刘三姐》里面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再后来直接就打开了B站搜出了这部拍摄于1960年代的老电影,没想到随着修复技术的发展,手机里的电影画面竟比记忆中的更加清晰,一边做饭一边观影很nice。 电影《刘三姐》算是童年时代为数不多有深刻印象的电影记忆了,还记得当时爷爷最爱看的就是这部《刘三姐》只是当时条件有限,当时错过了播放时段就很少能够再看到了。 这也是为数不多能够和爷爷有连接的回忆了。 年少看不懂剧情和里面一些特别精彩的地方,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莫怀仁掉进了水中,三姐唱歌非常好听,还有就是莫怀仁的那些古董,当时不觉古董宝贵,只觉得那两个丫鬟砸得是真过瘾。还记得上大学时,有一个同学是广西柳州人,他说他和三姐是老乡,还告诉我,其实莫怀仁是一个好人,(嗯,是当时电影里把他写成坏人了)那天晚上又重温了一遍《刘三姐》,之后就很少看了。那天晚上看完《刘三姐》之后,突然产生了要为这部电影写点什么的冲动。以下就是个人观影的一些感悟。 电影开头出现长春电影制片厂,这是那个年代独特的标识,几大电影制片厂还是出了不少精品电影的,不知道为什么把乔羽编剧放在了导演苏里前面,可能是为了强调这部影片是根据壮族民间故事改编而来的吧。音乐响起,画面背景是一块壮族的彩色布,浓郁的壮族风情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电影正式开始,不得不说这美丽的漓江风景真是一绝(不知道是不是在漓江),只看风景便已然是一种享受。远处传来一阵阵美丽动听的歌声,正所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这一幕让我想起了石头记里凤姐出场的那一幕。歌曲一开始就唱出了“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奠定了整个影片的基调,是谁在唱?有何不平事?为什么是山歌如火出胸膛? 接着,咱们的男一号阿牛和主要配角李老头出场。这不是简单的相遇,在电影里,三姐的歌声和内容也充当了叙事的功能,在阿牛父子二人等待那个始终不肯出场的歌声来源的时候,也交代了三姐为什么在江中一路漂流的原因。同时点出了三姐倔强,刚烈的性格,突出电影的矛盾,为下面莫怀仁和三姐的冲突埋下伏笔。 终于,一个近景打在了三姐身上,观众终于看清了这个美妙歌声的主人。 通过下面阿牛父子和三姐的对话也回答了观众心中的问题,其实前面歌声里就有一些伏笔,这里编剧直接点明了三姐的身份和落水原因。再次凸显三姐和财主的矛盾,同时也让给观众知道,三姐其实当时名气已经很大了。 三姐,说好的不上船呢,听说对方也会唱山歌后,三姐就主动上了船,这说明有个共同的爱好是多么重要。 接下来阿牛的表现也值得好好揣摩一下,首先他一下子就猜中了面前这个落水的姑娘是三姐,被别人提及内心肯定是高兴的,三姐好感加五,三姐上船后主动收拾东西擦船,说明阿牛有见识,三姐好感加五,八尺汉子阿牛竟如此腼腆,鱼儿是不是真的不咬钩我不清楚,但是他脱了上衣,露出自己精干的身材和展露自己极佳的水性这是十分清楚的,后面手拿鱼儿唱着歌,三姐的好感度蹭蹭蹭直往上冒,可谓真的直接拉满了,不得不说,阿牛看似腼腆,其实可会了。 接下来这里插入了三姐一段内心的独白,不得不说,刚才阿牛的一系列操作效果还是很好的,那个年代也是真的直白和坦率,编剧直接就把感情线挑明给观众了。 后面在阿牛和舟妹问答中大喊刘三姐算是正式拉开了电影的大幕。 笔者个人认为这部电影之所以精彩在于编剧对于反派的塑造既有那个年代对于特定反派形象的丑化但是又没有让大反派莫怀仁智商掉线,当然了,能成为一方的大财主,必然还是有些城府的。既然三姐住在李老头家里,那么首先就制定了自己和三姐的第一次交锋,看能不能搞定李老头。 名场面来了,三姐会歌。不得不说,这段歌词写得真好。然后冲突出现,管家来了。这个管家一看就是坏人狗腿子,不得不说,当时的演员演的很好。把那种仗势欺人,狐假虎威演得淋漓尽致,一个人单枪匹马就来了,指名道姓不说什么事就要人家跟着走,看来平时横行霸道惯了。 李老头这个歌词写得很贴切“我家不是财神庙,财主哪会进香来”,这个词反映出来财主眼里只有钱财,贪财的本性。也许是以前没怎么遇见过这么横的,管家一下子也有点慌了,但是像这种仗势欺人的人完不成主子交代的任务回去也不好交代,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施压,自己压不住,那就搬出自己背后的大靠山。于是有了那句经典的“这江也是莫老爷管的”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需要三姐出场了,毕竟李老头一直也是属于莫怀仁的管辖之下,再说了李老头只是幌子,管家的主要目标可是三姐。 三姐出手,不可谓不狠。一下子就戳中了管家的痛处,结果就是管家也急了,直接就撕破脸皮了,矛盾冲突再次升级。这个管家演得很好,那股子平时欺压乡邻的方法到了三姐这儿再次失灵后,不得不再次搬出自己的靠山,结果害得自己的主子也被损了一通。 回到莫府,管家提议直接把人做掉,当然这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是下下策。暂且不说事情还没到这一步,退一步说,如果三姐得人真要是在你莫老爷的地盘上被杀了,不是你杀莫老爷干的估计也得承担一部分责任和乡民的怒火,到时候激起民变就更不好了,作为一个智商在线的反派,莫老爷肯定不会首先选择这种招数,正所谓三十六计,攻心为上。其实,莫怀仁对于刘三姐一直都没有轻敌相反他本人是十分重视三姐的。“她是高山的红辣椒”。反观莫府幕僚陶先生一听说三姐唱的内容立刻变卦开始说她是路边野草后面又直接说她是造反,变脸之快,惊慌之色显出此人也是个空架子。倒是莫怀仁沉稳平静,显得不好对付。 在茶园这一段戏也是电影的小高潮,同时为后面的赛歌大赛起到推动作用。 镜头随着舟妹的视角,一路走一路找,不得不说当时看这段时,那么多穿红衣服的女孩,找到三姐真不容易啊。 这种美好的采茶场合,阿牛又来刷存在感了。不得不说,经常刷存在感这是个好办法。男生们提了几个问题都是轮流提的,这边全让三姐答了。最重要的是回答问题时,这几个怼在脸上的特写真的很考验演员的底子啊,三姐挺住! 一个远景,歌里刚唱到财主,财主就真来了。 猜想一下阿牛心里此刻的os:怎么哪里都有你莫怀仁,我好不容易能跟三姐对对歌增进增进感情,giao! 茶园这场戏也是三姐跟莫怀仁的首次正面交锋。 实话实说,莫怀仁水平很高,假意露出善意,企图收买三姐。结果是被三姐直接戳穿。“平常看见锅煮饭,今天看见饭煮锅”三姐,还真是刚。一点面子都不留。当然了,三姐是站在劳动人民一方的,肯定不能有丝毫的犹豫。 这里把陶先生也损了一通,把所谓的读书人一下子也推到了劳动人民的对立面。 虽然自己的手下被损了一通,但是作为一个有能力有城府的老大表面还是要保持微笑的,莫怀仁这个对手不好对付啊。这里的歌词“恶狼摇身变外婆”是参考的“小红帽”嘛,三姐还是直接硬刚,这下子连周围人也跟着硬刚,莫老爷要杀鸡儆猴立威信,显露本来面目了。 “你头顶着莫家的天,脚踩着莫家的地……”经典。 茶园这次正面交锋算是三姐小胜了一场,毕竟莫怀仁封茶园没有成功,与此同时还答应了与三姐他们的对歌的请求。当大家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三姐的哥哥赶到了。一句话就点出了三姐其实已经比较危险的境地,也许也只有真正的家里人才会把三姐的个人安全放在首位。哥哥这个角色很有必要让三姐的形象更加立体起来了。 莫府,莫老爷熬夜熟读歌书,正可谓知己知彼,更显得此人不好对付。莫老爷后面的一番话足以显出其水平,以毒攻毒,他不是仅仅是要降伏三姐而是要消灭山歌,彻底以绝后患。但是此刻也明白自己既然答应了这场比赛那就要堂堂正正的比赛,他需要一场光荣的胜利彻底打服那些唱歌的劳动人民。只可惜,任你莫公计策绝好也怕摊上几个猪队友。 后面的几个镜头显示莫府明显宴请了很多人,为什么明天上场的就只有李罗陶,莫老爷真就只是单纯请他们吃饭吗?莫怀仁也知道李罗二人是书呆子,估计莫老爷对于明天的对歌心里也比较慌吧。莫老爷也算是一个果断之人,三下两下就把陶先生弄去接人了。 关于这场对歌大赛的前期准备我们来看一下双方的情况:首先是莫怀仁一方,主要战力晚上竟然不能到场,更别提大家趁夜商量制定一下战术什么的了,与此同时关于敌情的探查也丝毫没有,骄傲轻敌,内部的丫鬟随随便便就出卖己方重要情报,内部有奸细存在后患无穷,对歌大赛事关重大陶先生却嫌天色已晚不想效力,内部分散不够团结。我们再来看三姐一方,有舟妹的探查,大家夙夜商讨战术,有说有笑,一团和气。虽然有二哥的阻拦,但是很快就让李老头给挡下去了。开什么玩笑,大家把茶园这个命根子和唱歌的自由都赌上去了,你一句不唱了就算了。 由此可以看出三姐这方人马斗志高昂,士气极佳。 在此其实心中有个疑问,为什么财主不用劳动民众去对唱呢,而是选择秀才和诗人。个人觉得有以下原因:第一,莫怀仁不相信这些人的实力,毕竟文化上的事情还是找秀才靠谱第二,谁知道自己找的那些人有没有跟自己一条心,毕竟自己府内已经有了两个二五仔了(他还不清楚),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劳动人民怎么能替财主出力呢。 对歌大赛是电影的一个高潮,说实话,我个人觉得对歌大赛即使三姐不去也能赢,财主一方太弱了。 电影里面,和大哥在一起的人总共说了三次晚了,晚了。前两次是说自己没赶上会歌,但是大哥你不是担心三姐安危嘛,这么重要的比赛还能睡过头了? 秀才的船来了,秀才完全没把这对歌的事情放在心上,骄兵必败啊。看见秀才的船,加上昨夜舟妹的探听,三姐他们心里其实也有些没底吧,所以才出现了提前拦住他们会一会的情景,知己知彼,心中有数,这估计也是昨夜商讨过的战术吧。 秀才一开始就怕撞船,三人急忙往后躲,反观三姐,凛然不惧,气势上秀才们就已经落了一截了。 看看陶先生说的是什么话:“这是莫老爷请的当今名士,你们不得无礼。”一股子狗眼看人低的样子,丝毫没有尊重对手。两军即将交战,三姐问个姓名就试出了几人水平。当然了,三姐还是选择直接硬刚!“蠢材也敢对歌来”直接就骂对方是蠢材。 对歌部分歌词也很不错啊。 莫老爷一方正儿八经对歌,对到两首就不行了,罗先生直接就用上歌书了,罗估计是肚子里真没货,李陶二人准备不足,要是不这么轻敌估计不会这么难堪了。 其实这场对歌是太有点贬损这些读书人了,既是当今名士,再怎么也分得清四季节气吧。 这场对决莫怀仁一方可谓各种手段都用上了,先是利诱,然后威逼结果都没成功。从前期到后面正式对决,都埋下了莫家失败的伏笔。毫无悬念,财主又输了,接下来就有些狗急跳墙了。 画面一转,又到了阿牛感情线的时候了。 舟妹啊,三姐都告诉你线在床上,你也答应的好好的,你一进屋就去墙上的包里搜什么?! 定情信物,绣球出场了!!! 这里我们来分析一下阿牛为什么要跑的原因。首先,舟妹说“你不喜欢我阿牛哥了?”这里用的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三姐至少以前是喜欢过阿牛的”后面三姐回了一句“傻丫头,你真是个傻丫头。”这里没有正面回应,但是也同样没有否定,说明阿牛其实还是很有机会的。这估计就是阿牛高兴得鱼都掉了的原因。后面捡鱼弄出了动静,按照三姐喊他一句都会脸红的性格这下子听见这种闺蜜之间的悄悄话,不跑还能怎么办。三姐后来应该是看见了阿牛的。结合三姐在屋里唱的歌,阿牛此时应该还不知道三姐喜欢他,只是正如前面所说,他有机会,这已经是一件令他很开心的事情了。 大哥和三姐接下来这段戏算是三姐内部的一次交锋。不是三姐想唱歌,而是天下已经没有穷人立足的地方了。不反抗没有出路,自己的爸妈就是最好的例子。“不是命,财主有把铁算盘。”这是一个无解的矛盾。 在吃饭的时候,三姐愣了一下,不知道那一刻,听见李老头的话之后,三姐到底在想什么呢? 终于,莫怀仁还是采取了下下策,劫人的方法虽然简单粗暴,但是效果也是最好的,至少在第三回合的交锋中,莫怀仁暂时赢了。 这里,绣球被阿牛捡到了,暗示了三姐最后会和阿牛在一起。 既然都走到这一步了,为什么不直接关到柴房,还想着收服三姐呢,莫老爷。难道杀人还要诛心!!!莫老爷手段高啊 莫府被囚这段就太凸显三姐的个人英雄主义了,怎么被抓了还这么狂,这样会直接把自己推向险境的,要不是后来阿牛及时救她,可就危险了,这段戏带着很强的那个时代的气息。古董被砸,莫怀仁倒是明白了这刘三姐收服不了,他心里此时已经下定决心杀掉三姐了吧。(心疼那些古董,为什么不把三姐关到柴房呢) 整个电影最妙的一段来了,众人寻不见三姐又不敢肯定三姐一定是被莫怀仁抓了,此时还是得心上人想出传歌这一招。这段词也写得很好啊。 画眉岭上飞…… 八角笼门锁重重…… 话说三姐唱歌莫怀仁他们就一点听不见嘛 电影最后还趁夜色上演了漓江追逐戏,不错不错。 三姐获救后二人泛舟清江上,看得人浪漫极了。英雄救美遇上的英雄还是自己喜欢的人。 阿牛啊阿牛,你把这绣球又还回去是什么操作,你要急死观众吗?三姐都说了,浪大还有打渔舟,藕断丝还连啊,还非得让三姐把话挑明,你们就虐狗吧,一个绣球还丢两次。或许也就三姐吧,换个稍微害羞的姑娘阿牛你就哭去吧,那个时候的感情是真的真挚啊,阿牛当时把绣球还给三姐时,三姐表情很精彩,当时三姐是不是以为阿牛不喜欢自己,后面实在没办法了就自己树缠藤挑明了,个人猜测也许是因为绣球是三姐不小心掉在地上的,所以阿牛不敢肯定三姐一定喜欢自己。后面亲手接到三姐投来的绣球后他才肯定的。这该死的性格啊,你和三姐结交定百年赶人家鸭子干什么,你怕它们传你们闲话嘛?!! 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多好的定情之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