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前的那一分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时间观念」,是《阿飞正传》的冲突点之一。
其中最让人记忆犹新的,便是下面这段经(liao)典(mei)台词:“十六号,四月十六号。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号下午三点之前的一分钟你和我在一起,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这是事实,你改变不了,因为已经过去了。我明天会再来。”
是时间赋予了他们意义,还是他们赋予了时间意义?答案不言而喻:时间本没有意义,因为特别的事情而有了意义;事情本也没有意义,因为共同经历的特别的人而有了意义。
特别的时间代表着特别的人,永恒的纠葛赋予了永恒的意义。
萍水相逢般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终究少见。于是他们便从一分钟的朋友变成了两分钟的朋友、一个小时的朋友。而我们的旭仔(张国荣饰)嘴巴上很疼人,身体倒是更为诚实,很快便和咪咪(刘嘉玲饰)天雷勾地火搞在了一起。这意味着旭仔忘掉那一分钟的么?不是的,因为“要记得的我永远都会记得”。
可以说,他对于时间的记忆,是历史性的、是关于过去的,而非关于未来的。这便是无脚鸟,或许会回头,却决不走回头路。“我这一辈子不知道还会喜欢多少个女人,不到最后我也不知道会喜欢哪一个。”
与旭仔相比,超仔(刘德华饰)对于时间的记忆则是功能性的。他为什么在一开始没有出海?因为其母随时可能遭遇不测。他为什么要频频留意电话亭?因为苏丽珍(张曼玉饰)可能向他倾诉衷肠。也因此,他虽是对母亲的守护者、对苏丽珍的暗恋者,却也成为了通透的那一个,在二者都没有着落后便出海去了。
至于歪仔(张学友饰),则是彻底将自己卑微到尘埃里。他除了旭仔留下的车和对咪咪的好感,什么都没有,就连自己的职业也没有。同是所谓“阿飞”,与旭仔不同,他的时间并不属于自己,而是被兄弟和女人所占据,完全丧失了自我时间的独立性,犹如飞蛾扑火燃烧在所谓“爱情”的烛泪之中。
慢热型的交往方式,就是由一点一点的时间积累感情,在某一合适的瞬间再创造永恒。男女朋友,在这之前就不应只是路人甲,而应该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朋友。
歪仔没有领悟到这一点,大概也没有机会领悟到这一点,而是很快便自以为能填补旭仔时间过后咪咪的空虚,结果配不上旭仔的车、也配不上他对咪咪的感情,等这些时间过去又继续成为了那样的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无业游民,更无赢取芳心的可能。
关于时间,两位女角之间还有一段对话:
苏丽珍:坐一会儿好了,过会我们要关门了。
咪咪:其实我不应该来的,我不应该给你一个痛快的机会。不过我始终觉得他爱我多一点,说到底他是因为我而离开你的。
苏丽珍:这种事,早点知道比晚点知道要好。现在哭的是你又不是我。我已经没事很久了。
看上去,更注重及时行乐的咪咪反倒成了放不下的那一个、远渡重洋追寻爱情的那一个。但是苏丽珍又何尝忘却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旭仔都成为她们短暂生命中难忘的那一个,有如片尾登场的梁朝伟之于两位主演刘嘉玲和张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