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与共情——我们能学到什么

“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所谓远近,自然不是指空间上的距离,而是指心灵上的熟悉与陌生。在自己和身边的亲人眼里,这是一场颠覆命运的悲剧;对于陌生的网友而言,这不过是博人眼球的一则每日新闻罢了。 我们和古人又有什么区别呢?疯癫、罪恶、人性、道德、法律、良知、正义……这些困扰了人类数千年的问题并没有因为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迎刃而解,相反,它们变得更加锋利,随时会让一个自诩为理性的当代人血流不止。到了这个时候, “血债血偿”、“绝不原谅”攻陷了我们的理智,我们将犯人送上断头台,将疯子关进精神病院,我们在肉体上将他们或消灭、或隔离,我们完成了天经地义的复仇。 然后呢? 破裂的依旧破裂,痛苦依然和我们相伴。 有什么意义呢? 千百年来,我们毫无进步。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并不喜欢这句话。我知道,我这样说一定会被人喷,但我认为无论何时,劝人向善都不应该被视作一种错;我并非是要你去原谅那些犯下罪恶的人,他们理应受到惩罚,但是,你总得要原谅你自己啊。 想想吧,当灾难降临到我们头上的时候,我们能怎么办呢?当你的父母突患重病,当你的儿女遭遇横祸,当你的爱人出轨,当你的兄弟死去,你又能怎么办呢? 我们,除了点头下跪,说无数次“对不起”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在如今这个世界,同理心和共情离我们越来越远。在网络上,我们变得极端,自大,疯狂,听不进去任何相左的意见,也进行不了一场理性的讨论。我们用玩梗来消解事件的严肃性,用抬杠来使堵塞别人的嘴巴。我们被舆论裹挟,被媒体推搡着前进,而媒体又早已成为了政治的喉舌,我们的身边哪里还有什么理性?! 向王赦学学吧。死刑并不是结束,它并不能解决问题。新的罪恶还会降临,死去的人也无法再生,我们并没有从死刑之中学到任何东西。 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能够对李晓明多一点关心,让他去学自己想学的专业,社会多给他一些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他会不会不去“扬名立万”?如果我们能够对思聪多一些鼓励,在他女朋友轻生后多给他一些关心,他会不会不患病? 我想,我们需要挖掘死刑之外其他的东西,我们需要一颗同理心,需要更多的共情能力。 我们与恶的距离很近,近到它就住在我们的身体里;我们与善的距离很远,远到一颗心到另一颗心那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