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张艺谋再看《狙击手》呢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首先,前段时间冬奥会开幕式的顺利表演让张艺谋再次活跃在大众视野,纷纷赞扬张导的极高艺术审美,很懂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与此同时,我也在各大平台不止一次刷到过张艺谋亲自出面请求各大院线经理多给狙击手排片,意为排片量太低而且时间很刁钻票房才迟迟不涨。当时看到这些都很无感,后来又看到有博主分析为什么排片量少,把原因归为不比其他竞争对手影片使用一个或多个流量明星,而狙击手打起了用新人还原真实性的口号。可是,狙击手的票房不高真的只是因为没有流量明星这一点小问题吗。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想这电影拍的太省钱了,演员都是新人,场景只有两到三个,道具单一,环境单一,灯光单一,特效单一,我实在不太理解买票的时候上面9.5的高分究竟是怎么打出来的,是被里面不着实际的煽情感动到了吗?
先从剧情说。第一,最后一下子出来那么多战士是要干什么,前面五班就那么几个人拿着几杆枪一个接一个的牺牲,打得差不多了,人都出来了,来干什么,收尸吗?又点了一遍五班人的名字,真没必要,大永的坚持和战士的牺牲说实话煽情已经够了,这有什么意义吗?实在是马后炮了。第二,敌人的内讧实在是有点夸张了,为了突出我们的井然有序,悉听命令,部署有方,太刻意了,包括刻画敌人的愚蠢。第三,班长真的答应了敌人一命换一命,太老套了真的,什么后果什么牺牲还带点反转,都在意料之中了。
再看拍摄和特效。子弹射出再加点波形和慢动作,第一遍出来我只是觉得不太舒服觉得没什么必要,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不记得有没有更多次这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镜头出来的时候我开始烦了,我知道大永一定能打中,这种战争片都是he,着意刻画一个子弹四五次,太单调太没重点了。再者,战士牺牲前有那个太阳的光亮,很亮,是光明是希望,牺牲会带来胜利的奠基。第一次,有寓意,第二次第三次牺牲同样的太阳同样的光亮同样的镜头,普通、单调、没深意。在前面,有人来采访的时候,大永申请也去出任务走了之后一个大推镜头推到张译的特写,上次看这种生硬的推镜头加一点摇镜头还是在旧版红楼梦,镜头不是给观众最直接的视觉接受吗,这样的镜头运动想表达什么,混乱,生硬,没重点。
狙击手,我只感觉对战是对战,煽情是煽情,而且煽情的时候好像旁若无人,也不找作战隐蔽了,就地抱头痛哭,好像没有敌人没有威胁,设身处地,也不能说服我。一部分一部分生硬地接在一起,用两个背景乐烘托气氛告诉观众我要开始打仗了,我要开始煽情了,音乐也很单一,都一样的。
只代表我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