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所有聚散都是命运馈赠的散漫诗意。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四海
大年初一就迫不及待地去看了《四海》,结果由满心期待变成了五味杂陈……很难评价,没办法单用好或坏来对这部韩寒个人风格极其独特的抒情散文诗式电影做评判,这样对全剧组人投入的所有心血和时间来讲不太公平,但如果一通无脑吹又觉得对不起自己作为观众应该反馈真实感受的义务。毕竟,好的作品,应该是真实的。这里的真实,并非指环境或角色设定的真实性,而是指所有事件发生的动机和成因应该符合逻辑层面的真实,以及最重要的还有演员在饰演角色时,情感传递和情绪传染的真实性(某种程度上来说,体验派演员是真正能把情感戏演到与观众产生共情的,是否是从自我出发,是否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来表演,观众的反馈大抵是比什么都来得更有信服力)
之前没看过韩寒导演的作品,《四海》是第一部。最直观的感受,《四海》真的是很浪漫,浪漫且忧伤的一部电影,气质型选手,虽然讲的是小镇青年的故事,但小镇青年大概率欣赏不来,反而适合在大城市打拼的文艺青年看。从尝试去理解导演用意的角度出发,这部作品特别符合导演过往作家身份的特性,比起其他连贯的线性叙事的电影作品来说,《四海》给我感觉更偏向于散文写作时那种“形散神不散”的叙事风格,比起给到每个角色丰满的人物设定,感觉电影中每个角色都更像是演员的本色出演——阿耀的孤独感,吴仁腾见缝插针的幽默,欢歌“帮派大哥”的气场,showta哥的自恋和好面子,还有混迹江湖多年深知人情冷暖的梓良叔。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本意就是希望给到演员们更大的发挥空间,或者说,是给到“未知”更多的发挥空间?对于「好」演员来说,你只需要给出一个身份设定,至于接下来角色会说些什么,以什么样的语气说,会和谁去说,怎么样说能自然而然地推动故事继续进行下去等等都可以迎刃而解。但,这个最重要的前提是,此处的「好」演员一定是有足够人生阅历去支撑的(是阅历而非年龄,年龄也并非是限制人生阅历丰富与否的因素),TA需要对人性足够了解,对自我足够了解,情感经历不一定要非常丰富但情绪感知力和共情力必须够强,才能够对于设定好的角色在某特定情境下会说出什么话做出什么行为能够有精准的预判,进而做到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从昊然的表演来说,整体表现是稳定的,那种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孤独感让人确信他就是阿耀本耀,在对待“摩托车手”这个身份上的坚定和执着,眼神里都有。唯独感情戏部份太过拉胯……这点女主角欢颂更加严重(对女主演没有任何偏见,之前看过她的小红花,对比之下小红花里的角色演得明显更得心应手一些),从头至尾没有让我感受到对阿耀有多喜欢,表演出来的状态与其说是喜欢阿耀这个人,倒更像是因为得到了帅气男孩儿的喜欢而感到骄傲的状态,眼神里看不出有对阿耀的爱意,甚至于明明瞒着阿耀是为了要偷摩托车出来给阿耀一个惊喜的部份,也给她演得让人误以为她是找着了新对象,要跟新男朋友约会所以不愿意让阿耀知道的感觉……只能说她可能不是这个角色的最佳人选,小姑娘的人生阅历和情感经历并没有丰富到让她能够真正理解并且完美演绎这个角色。
扯远了点,说回来电影本身。之前看了很多版喜剧成分偏重的预告,导致我是抱着一种看Happy Ending的预期走进的影院,结果是出乎意料的Bad Ending……Fine,我接受的了BE,但是全片为了BE而BE的痕迹太重了——全是由巧合和意外而促使结尾不得不是悲剧……这是对悲剧最大的误解。悲剧真正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一切都是合乎情理,可依旧阻挡不了悲剧顺其自然的发生,这才是真正令人动容的悲剧。毕竟,阿耀飞珠江那么危险都没死,又是骑着摩托重重的摔下,又是漏油引起大火的,这样都没能让阿耀死,可欢颂只是在平缓大道上骑摩托,恰巧和梓良叔选了同一条路走,恰巧被梓良叔的车撞倒在路边,恰巧她和摩托倒下的位置梓良叔下车前后看了都没看着,恰巧她倒下的路边有个岔口连着江边,而偏偏她又不会游泳……毕竟既是编剧又是导演,你说就是这么巧那观众也没办法说啥~🤷♀️🤷♀️🤷♀️
不过话说回来,导演的审美大方向上是真的没毛病的,从电影联动各品牌平台公号等等各路大神的宣发物料露出能看出导演还是一个很有品味的人,包括电影中的选曲及歌会时的歌单,都是贴合电影主题的好歌。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每一位孤独的旅人都会遇见许多过客,他们都会陪伴你走过一段路,教会你一些人生道理,而后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我想,也许电影想表达的,都在电影歌单的歌词里了——“也许,所有聚散都是命运馈赠的散漫诗意。”


配图的话送给“阿耀”和每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阿耀,即便现实生活中过得再苦,你也会幸福。因为你已经掌握了幸福的密钥——“爱”人的能力。
还是很推荐,即便电影在上映档期方面的选择出了些偏差,并且还在上映当日被买了黑热搜(哪家这么没良心?!反省反省吧!)电影是绝对值得一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