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奇迹”,也不是“笨小孩”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今天看了《奇迹》这部电影,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让我很动容的电影。动容的不仅是电影故事本身、不是易烊千玺,而是这背后引人深思的种种细节。他们很用心,很贴近现实。
电影里男主是一个20岁的男孩,有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6岁妹妹,两人在深圳相依为命。妹妹读小学,哥哥维修家电和电子产品。鉴于电影刚上映,具体的故事脉络我就描述了,等大家自己看。但是有几个细节,值得思考。
1、吃苦耐劳
我们所看到的影片里,男主20岁就已经开起了一家维修店,每天按时接送妹妹上学放学,修好一部电视机才收费30元;为了养工厂,白天做“蜘蛛侠”、登高给大厦擦玻璃,冒着生命危险、赚取日结的工资;在追逐盗贼的过程中折断了两根手指,包扎过后隐瞒伤情继续高空作业了三天,直到摔落物品被工头发现、驱逐停工。在影片里,我没看到他晚上睡过安稳觉,只有在公交车上打盹,只有在妹妹惊慌时搂着她、给她温暖,苦了谁也不能苦妹妹、被逐出出租屋后四处找寻安身之所,能保证妹妹有个安稳觉,自己睡不睡没关系。
20岁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年纪,我想起自己的20岁在干什么:在通宵上网、在跟舍友叽叽喳喳、在发花痴谈恋爱、享受着身体和精神的欢愉、在盘算着吃一个月蛋炒饭、省下钱来去购物......
2、胆大心细
男主的头脑很灵活(其实并不是笨小孩),本是找兄弟催债,兄弟介绍了仓库里的一大批出口被退回的残次品手机。男主虽然只有20岁,但他拿了两样东西回店铺:一部残次手机以及这批货物的来路证明。他拆开了手机,用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精湛的技术,确认兄弟的话属实,并且修好了这部手机。那么,摆在眼前的确实是一块肥肉:一大批可以修好的、来路正规的、无人处置、自己只需要花几万块钱就可以拥有的知名品牌手机,只要他勤恳、用自己的双手,一部部翻新,再倒卖到二手店,几个月内就可以挣到钱,为妹妹做手术。
可见,他并不鲁莽。当机会来了,首先是判断这个机会到底是不是个好机会;然后才是果断抓住它。
北方不明显,以南方人举例,尤其是福建、广东一带,青年人总喜欢聚在一起喝茶、聊最近在哪里发财。有想法的人成千上万,能做出花儿来的屈指可数。瓷器、工艺品、香、蜡烛、茶叶、红衫木,各种生意,在这些青年的脑子里过上很多遍,茶喝了一轮又一轮,畏难情绪、苦于没本钱、纠结于太多人竞争、博弈团队里谁说了算、狡黠地只是想单纯建立人脉;也有一些人只是想忽悠些钱吃喝嫖赌;形式上,都做足了;付诸实际的人,太少;有勇有谋的人,更是稀缺。所以,为什么我们看到打工者多、创业者少;创业失败者多、创业成功者寡呢。
3、不惧世俗、不自我设限
影片里有几个镜头,我甚至听到了观众们的欢呼。手机公司销售经理对他嗤之以鼻,说他才20岁就想着赚大钱(讽刺他干着跟年龄不符的事情),他说:这有关系吗?销售经理说,你只不过是个修手机的(质疑他能完好无损地拆下零部件),他说:这跟我希望达成的协议有冲突吗?售票员说:现在距离发车时间很近了,你可能赶不上。他着急而坚定地大声吼道:卖给我!(他不打没把握的仗,去追赵总,是他的决定,他要去试一试;但别人无权干涉他的决定);在高铁上,跟赵总交谈末尾,赵总问他多大了,他说20岁,待男主下车后,赵总问身边的销售经理刚进公司的时候多大,销售经理说:硕士毕业就来公司了。赵总瞪了他一眼,他悻悻地补充道:25岁。在派出所,警察帮助男主追回了被盗窃的货物,并“好言相劝”道:为了这点东西,豁出命去追,不值当。男主盯着躺在长椅上睡着的妹妹,说:值当。
世俗,真的很俗。在世俗的观念里:什么样的年纪就该做什么样的事,不能逾越雷池;大家普遍认为这事儿你干不成,你就干不成;学历高的人是优秀的、高人一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一件丢人的事。
奈何这些世俗观念,并不是在任何时空里,都是100%正确的,这是一场全民的经验主义。记得前段时间,部门里有管终端发展的总监,在争论制高点分类。其中一位总监提出,要将大学进一步细分,985、211、艺术院校、国际排名前300的大学生,未来将会有很高的消费力,是未来高端场所消费主力军;普通本科、大专、中专等院校的学生,划分到中低端场所消费人群。对于他的这个观点,一提出来,立即遭到部门总监及其他人(包括我)的反对。谁说名牌大学、家境好的人,出了社会,就是人上人,有赚钱能力,舍得花几十块买一瓶啤酒?谁说普通人,出了社会,就一辈子普通,赚不到钱,消费不起几十块的酒水饮料?俗,俗不可耐。可是,正是社会的制度、公司的制度、管理导向,教育了一大批工作者,让一些人误以为,公司要招聘高学历、名牌大学、留学生,就意味着这些人优秀,就意味着他们才配得上这份光鲜的工作,理所应当地拿高薪。就算拿了高薪,不抠门、舍得花钱的又有多少?这也埋伏着一处误解。
回到影片,男主有强大、坚韧的内心,有着极正的价值观:别人嫌麻烦的事情、他不觉得麻烦;别人被世俗束缚的观念(如年纪、身份),他反问道跟这些有关系吗?然后,坚定地去行动。
4、得道多助
有了想法、机会和行动力,要在四个月内完成这么多手机的拆机取件,保证不低于85%的完好率,凭男主一人之力,是做不到的。他需要帮手。
往往这时候,许多人面临同样的局面,会寻思着找能干的、优秀的人。可是男主没有足够的资金,他只够租廉价的集装箱、每个工人每月1000元底薪,但又必须要帮手,怎么办。他跟好心的邻居大叔,到人才市场去找一群”死活都找不到工作“的人。对,就是—被市场淘汰、嫌弃的人。有老人、有残疾人、有网吧里的废柴、有曾经受过惩罚、被社会一度抛弃的人。这些人固然很麻烦,比如他们中有人会招惹来一群流氓寻衅滋事,没关系,厂里的工人们集结起来正当防卫;比如他们中有人迟到早退不服管理,当他重新一个人独行后发现还是集体温暖、选择回归;比如,男主(厂长)没钱交租,要面临关厂风险,工人们的生活本来已经没有比之前更差了、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人生才是充实的,所以他们选择不离不弃,没有场地,就把活带回家做;货物太重没钱请车,就叫来开挖掘机的老婆帮忙。
这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男女老少、形形色色,在世俗的眼里,他们成不了事、他们不值一提、他们的利益损失微不足道。然而,他们最令人感慨的是:团结。只要团结,力往一处使,奇迹将不是奇迹,理所当然地锻造出了世俗眼中的“奇迹”。
男主成功地兑现了承诺,赢得了手机公司董事长的敬重。影片的结尾,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叙述,其他励志影片,大多会写成男主跟这帮团队不离不弃、再在这个领域共创辉煌,大家分一杯羹;但这部电影里,每一个工人都选择了自己擅长的、心之所向的事业,如开养老院、做人力主任、结婚生子、开拳击社、开网吧组电竞比赛。这样的结局,更贴近现实。赚钱养家、得到社会认可、得到自我认可的初心,一直未曾改变。
文牧野选择易烊千玺做男主,只是为了吸引更多人去观看。等看完,大家除了夸赞易烊千玺之余,更多是对影片的深思。所以,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我们都知道,这个时代需要我们民族一如既往地奋斗,这个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灵活变通地看待一切,有勇有谋,国人受到这一类影片的影响(教育)之后,更多的人变得不俗,社会的环境变得更和谐,人们的理想实现得更顺利,让正在吃苦的人们少吃一点苦,这就足够了。让我们牢记初心,继续前行,共创“奇迹”。新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