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才华的编导热衷滥用巧合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说个昨天观影时候的小插曲,进影院四十分钟左右的时候,镜头开始给到大厦和擦大厦的玺子哥,大量镜头推进我以为玺子哥又要出事,心想他都这么惨还要再惨点吗,这时我拿出手机看时间,四五十分钟,第一幕结束的标准时间,而第二幕的发展将趋于平稳。后续又如我所料,平、平、down、up,最后结尾将情绪up到高潮。 这里就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像玺子哥擦玻璃这种镜头,一直拍就像往可乐里兑白水,味道变得寡淡会不好喝。二是整部片子过于标准,而这种标准,早在上世纪末便已经被认为是俗套。 同时,几乎整部电影情节的递进都异常生硬,这种生硬来自一个又一个毫无联系的巧合,过多巧合让故事失去了美感。 而我说到的这些,几乎是近些年国内外所有电影的通病,像是为了叙事照搬公式得到的答案。当然,不排除个别。 总的来说,满分5分我会给到3.5分,中规中矩的2.5分上再加一分,那一分加给我在影院收获的感动和鸡皮疙瘩,仅凭这一点便值回票价。 有玺子哥不愁票房,电影让人感动,演员编导制片方又都收获口碑,商业片,不寒颤。 而大家看得开开心心,用来贺岁皆大欢喜。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小郑的破冰船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