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确的熊猫

那个。。。看了期待已久的熊猫,还是功夫的。。。很庆幸,还是不如我的熊猫帅。。。给打8分
奖想象力,奖幽默感,奖视觉风格和视觉化讲述的能力,奖故事的节奏,奖每个人物形象的小巧思,奖每一处仔细看都能发现的苦心,奖只有庞大的工业能力才能完成这样一部作品的好莱坞电影工业,奖片子的A级制作水准。。。
但不奖故事。。。更不奖浮皮潦草的中国风。。。
关键在于那个“空白”,的确触及到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核心部分,只是故事和创作者给予了这个“空白”十分好莱坞化和政治正确的解释。搞来搞去,创作者无非还是对熊猫说了一句话,BABY,U R THE ONLY ONE IN THE WORLD ,JUST BELIEVE IN URSELF!话很政治正确,好莱坞电影儿里都这么说,估计好莱坞的爸爸妈妈们也是这么教育孩子的。把中国文化核心的那个“空白”转换成了“相信自己”,大概只有好莱坞的头脑简单的编剧们才能做得出。当然了,也可能是人家聪明的地方,真照原义解释,就不是人人看了都能爽的电影商品了。问题是,这样的故事,这样的电影,总满足不了象我这样的电影BIG FANS,并不能让我等爽翻。伟大和牛逼的商业片是可以做到这一点滴,同类型的,幻想类,比如《ET》《金钢》,这类故事就都有一些原型的魔力。
让我来编,大概有一种结局才能爽翻掉。“空白”的奥妙抻着不说,直到熊猫阿宝和恶豹正邪大对决的时候,再找一个契机,让熊猫领悟到:“空白”的意思不是相信自己,而是舍弃。当熊猫真正地明白舍弃的含义,放弃做神龙大侠的梦想,放弃荣耀加身的妄念,甚至舍弃生命以救苍生,这就是“空白”真正含义了,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神龙大侠。而恶豹的症结也在于那个妄念,现在的结局,看似熊猫阿宝赢了,实际上全盘皆输。编剧利用了熊猫的大肚子,轻易地就把这个大问题给放了过去,仅仅实现了想象和表面上的happy ending,就是这个片子这么牛逼,可还是等而下之的原因了。
happy ending并没有错,中国的俗文化里有很多happy ending的故事,因为人民群众需要用这个来麻痹自己。但古典四大故事之所以牛逼,是因为它的happy ending都是以悲剧美感实现了圆满升华,孟姜女哭倒了长城,梁祝死了化成蝶也要在一起,这些浪漫化的happy ending的想象,之所以伟大和牛逼,就是因为在现实中这不可能,唯其不可能而我们又一定要实现它,才凸显了文艺作品想象力的牛逼。在这里,用美好的技巧性的想象力实现和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情感和理想。很遗憾,这个在功夫熊猫里并寻不到。
这样就涉及到了整个故事的构建的合理性的问题。因为既然是“空白”,就不该秘而不宣,顶多是时机不成熟,不能给人看。那作为故事的关键,神龙秘笈,就有点牵强了。真正的中国文化作风,可能要给恶豹这样的人一些历练,会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人,而不是看某某心术不正,不把宝贝传给他。实际上,越心术不正,才越需要这些个宝贝的指引。何必故弄玄虚,藏起来,故意地惹人心术不正,罪过,罪过。伟大的胡金铨导演的《空山灵雨》里,也是N多人去抢一个宝贝,玄奘手书的《大乘起信论》,最后怎么样,还不是让新任方丈,故事男主角,真正的中国文化英雄,一把火烧了。
还有恶豹和兔师傅的关系处理,实际上可以更丰富和更微妙,我相信,恶豹回来,恐怕没有只抢神龙秘笈那么简单,可能他还要证明自己,向兔师傅证明自己,是这块材料。这种正邪大对立的片子,其实往往坏蛋最可爱,更触及到人性中真实和矛盾的那部分。而这个片子,因为节奏和类型的原因,全忽略掉了。
视觉风格和戏剧设计部分,借鉴了很多中国元素,尤其是《卧虎藏龙》的影响。笑料和幽默感也有些似曾相识,熊猫被鹤赶出门外,一边走还一边自嘲,又想留下来,又想缓解自己不合时宜不受欢迎的尴尬,这个情境,这个行为,像极了《六人行》里的钱德勒。如果不是好莱坞编剧流水线的原因,那只能说美国的笑料和噱头都一个样了。
奖想象力,奖幽默感,奖视觉风格和视觉化讲述的能力,奖故事的节奏,奖每个人物形象的小巧思,奖每一处仔细看都能发现的苦心,奖只有庞大的工业能力才能完成这样一部作品的好莱坞电影工业,奖片子的A级制作水准。。。
但不奖故事。。。更不奖浮皮潦草的中国风。。。
关键在于那个“空白”,的确触及到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核心部分,只是故事和创作者给予了这个“空白”十分好莱坞化和政治正确的解释。搞来搞去,创作者无非还是对熊猫说了一句话,BABY,U R THE ONLY ONE IN THE WORLD ,JUST BELIEVE IN URSELF!话很政治正确,好莱坞电影儿里都这么说,估计好莱坞的爸爸妈妈们也是这么教育孩子的。把中国文化核心的那个“空白”转换成了“相信自己”,大概只有好莱坞的头脑简单的编剧们才能做得出。当然了,也可能是人家聪明的地方,真照原义解释,就不是人人看了都能爽的电影商品了。问题是,这样的故事,这样的电影,总满足不了象我这样的电影BIG FANS,并不能让我等爽翻。伟大和牛逼的商业片是可以做到这一点滴,同类型的,幻想类,比如《ET》《金钢》,这类故事就都有一些原型的魔力。
让我来编,大概有一种结局才能爽翻掉。“空白”的奥妙抻着不说,直到熊猫阿宝和恶豹正邪大对决的时候,再找一个契机,让熊猫领悟到:“空白”的意思不是相信自己,而是舍弃。当熊猫真正地明白舍弃的含义,放弃做神龙大侠的梦想,放弃荣耀加身的妄念,甚至舍弃生命以救苍生,这就是“空白”真正含义了,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神龙大侠。而恶豹的症结也在于那个妄念,现在的结局,看似熊猫阿宝赢了,实际上全盘皆输。编剧利用了熊猫的大肚子,轻易地就把这个大问题给放了过去,仅仅实现了想象和表面上的happy ending,就是这个片子这么牛逼,可还是等而下之的原因了。
happy ending并没有错,中国的俗文化里有很多happy ending的故事,因为人民群众需要用这个来麻痹自己。但古典四大故事之所以牛逼,是因为它的happy ending都是以悲剧美感实现了圆满升华,孟姜女哭倒了长城,梁祝死了化成蝶也要在一起,这些浪漫化的happy ending的想象,之所以伟大和牛逼,就是因为在现实中这不可能,唯其不可能而我们又一定要实现它,才凸显了文艺作品想象力的牛逼。在这里,用美好的技巧性的想象力实现和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情感和理想。很遗憾,这个在功夫熊猫里并寻不到。
这样就涉及到了整个故事的构建的合理性的问题。因为既然是“空白”,就不该秘而不宣,顶多是时机不成熟,不能给人看。那作为故事的关键,神龙秘笈,就有点牵强了。真正的中国文化作风,可能要给恶豹这样的人一些历练,会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人,而不是看某某心术不正,不把宝贝传给他。实际上,越心术不正,才越需要这些个宝贝的指引。何必故弄玄虚,藏起来,故意地惹人心术不正,罪过,罪过。伟大的胡金铨导演的《空山灵雨》里,也是N多人去抢一个宝贝,玄奘手书的《大乘起信论》,最后怎么样,还不是让新任方丈,故事男主角,真正的中国文化英雄,一把火烧了。
还有恶豹和兔师傅的关系处理,实际上可以更丰富和更微妙,我相信,恶豹回来,恐怕没有只抢神龙秘笈那么简单,可能他还要证明自己,向兔师傅证明自己,是这块材料。这种正邪大对立的片子,其实往往坏蛋最可爱,更触及到人性中真实和矛盾的那部分。而这个片子,因为节奏和类型的原因,全忽略掉了。
视觉风格和戏剧设计部分,借鉴了很多中国元素,尤其是《卧虎藏龙》的影响。笑料和幽默感也有些似曾相识,熊猫被鹤赶出门外,一边走还一边自嘲,又想留下来,又想缓解自己不合时宜不受欢迎的尴尬,这个情境,这个行为,像极了《六人行》里的钱德勒。如果不是好莱坞编剧流水线的原因,那只能说美国的笑料和噱头都一个样了。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