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去电影技术,谈谈《心灵奇旅》到底比《雄狮少年》高在哪里

《雄狮少年》的电影整个讲述的就是病猫崛起的故事,是励志的,而它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比较完美。 《心灵奇旅》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尽管用了很多非现实的元素去表达,但主角身上的不得志,是大多数普通人的状态。 但不同的是,心灵奇旅并没有激励人们去奋斗,去前进,而是告诉大家要慢下来,享受生活。雄狮好比烈酒,让人热血沸腾,但生活中不可能天天喝酒,而心灵好比水,虽然不能让你热血沸腾,却是生命之源。 雄狮是放,而心灵是收 雄狮是高昂的,鼓点响起的那一刻,影片和主角人生的高潮涌起,给人拼搏勇气。但普通人的人生没有那样震撼的鼓声,也没有那样精彩的高潮,普通人的生活或是平淡的、偶有波澜,或是小起大落,挫折总比高潮多,一时的勇气抵挡不了生活的无常。 而心灵奇旅整部影片,并没有明显的高潮,纵使剧情上有起伏跌宕,但是思想上始终是平淡的,它所有的故事,只不过是在平静的问:“那么,生命和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也许是父母,亲朋,好友……或者,就是生活本身。无论答案是什么,只要明白生活的意义所在,人的内心自会产生活下去的勇气。 雄狮是给予,而心灵是点燃。 在雄狮少年中,人们共鸣的是同样经历了很多挫折的自己,这种共鸣在前期就将观众带入了角色,所以在高潮时,观众也会跟着激动,在想象着自己人生虚妄的成功。 而在心灵奇旅中,观众不会产生共鸣,而是会理智地思考:我是否因为现实的窘迫而失去了对世界的感知?我是否因为过于在乎梦想而迷失了方向?…… 雄狮是感性的回答,而心灵是理性的问。生活纵有感性的时候,但理性才是主旋律。 确实,当沉浸在雄狮电影中时,或者看完之后的几天,会感到励志和感动,但是当大脑逐渐冷静下来之后,会有一种充分燃烧之后的空虚。 因为此时会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几乎不可能成为电影中那个逆袭的屌丝,也不可能拥有电影中那样相对完美的结局。 事实上,人生中不顺心的事远比电影中所展现的多得多的多,而跨越的困难显然也比其大得大得多,并且,大多数人大多数困难的时候,是看不见光的,是没有引路人的,是没有方向的,甚至很多时候,努力并没有改变现状,反而令人疲惫。 所以,这部电影现实,因为它讲述了几乎所有人都会有的心理:平凡,渴望逆袭;但本质上它是非常不现实的,因为它讲得是幸存者的故事:就想用马云来激励大家一样,热血过后只剩下现实的沉重。 但心灵奇旅,它想诉说的,并不是崛起,在心灵奇旅的世界里,你的梦想实现与否不重要,你的境遇困难与否不重要,主角的成功不是电影思想的高潮,主角的落魄也不是电影思想的低谷,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迷失自己,都不要失去生命的意义。 所以在看完心灵奇旅后,并不会有热血后的空虚,因为实现梦想的人生高潮不现实,但过好当下每一秒的人生理念却符合,雄狮是用马云来激励,那么心灵就是用苏轼来启示:实现了梦想又如何?郁郁不得志又如何?难道活着,只是为了梦想吗? 大多数人的人生,比起拼搏的激励,更需要的是伤痕累累后的安抚。 雄狮的结尾是圆满的,主角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种自信和快乐,是建立在种种条件上的——会舞狮、实现梦想、完成蜕变……试想如果主角舞狮没有进入复赛,他会还有后来的自信吗? 但是如果从这个方面来看,心灵奇旅的结局显然不圆满,主角到最后甚至放弃了他的梦想,但是他却并不遗憾,也不自卑,这种自信和快乐,仅仅只是因为他觉得活在这世界上是有意义的。即使他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要他找到了灵魂的火花,他依旧会因此感到自信。 心灵的自信和快乐,是源自于对自我生命的认可。而雄狮的自信则建立在一次次成功之后。可是普通人,哪来那么多戏剧的成功? 并且,在这个大多数人都会有轻微抑郁的时代,心灵奇旅所启示的更为关键。人们抑郁,因为社会等等方面在推着人们快速前进,剥夺了人们自主思考前进动力的权利,很多人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又何尝不是社会快速发展的结果?面对抑郁的人群,比起屌丝逆袭的外部激励,显然寻找火花的内在引导更为重要。 这也许就是二者思想上的高度差,也是最有趣的地方:现实主义题材讲述的是幸存者的浪漫故事,而浪漫主义题材展现的却是普通人的人生哲学。
ps:雄狮少年好,但心灵奇旅更好,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