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1968年的澳大利亚西部。
浅蓝色的天空,淡黄色的麦田,一望无边。白色的衣服在绳子上随风飘荡,孤单的铁皮房子,破旧的小卡车,一黑一白两位青涩少年。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无法不想起海子这首《九月》。
不,实际上我说的是一部澳大利亚电影,也叫《九月》。本想随便打发下时间,等到12点开始看欧洲杯。顺手点开一个电影文件,就是《九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这不是一部可以让人流泪的电影,却是一部让你内心琴声呜咽的作品。
1968年,是世界民权运动风起云涌的一年,澳大利亚政府也终于承诺,给予澳洲原住民和白人一样多的工资。然而,当地大部分白人农场主却给不起这份工资,于是一部分原住民只能离开农场另谋生计;而其他的,仍免费给他们的白人老板打工(他们也许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
在这之前,ED和PPADY是很要好的朋友。PPADY及其父亲都是原住民,住在ED家农场里,给他们免费干活。每天ED放学坐校车回家,PPADY都会去车站接他。PPADY问“今天学到了什么?”ED答“没什么。”当然,PPADY作为黑人原住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他对于上学的ED,是羡慕的,同时,也充满好奇。不过,每天相同的这两句问答,其实已经羽化为一种问候,就像问“今天还好吗”,而羞涩的英俊白人男孩ED答“还好”一样。然后两人随便往地上一躺,望着蓝天,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消磨掉剩下的时间。
出于同样的爱好,两人在麦田中搭建起了一座简陋的拳击场,每天从下午一直打到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明月当空,蟋蟀齐鸣。
没有激烈的冲突,及争吵。一切汩汩,一切簌簌。每一组镜头都在平静地叙述,他们的忧伤、挣扎、甜蜜与迷惘,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摄影堪称经典。
简单的岁月,生活,农田,与青春。对话少得恰到好处。没有对话的时候,有寂静,有黑场,有风声和蟋蟀声;还有音乐,空灵、舒缓而轻盈。
ED有了心上人,仍然是在寂静无人的麦田中躺下,仍然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把心思说给伙伴听,只不过头的朝向,从以前的相同,变为了相反。一次不小心的背叛,让友谊出现了裂痕。再加上两人父亲关于工资问题发生了一次不愉快的对话,使得年轻气盛的PPADY,重重地在拳击场上将ED击倒在地。
离球赛开始还有二十分钟。我在写着这些文字,而楼下开麻将馆的夫妇却已然从下午吵到了现在。为了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却足以使他们内心崩溃人格分裂的小事情。争吵声声入耳,我却在平静地想着什么“远在远方的风”,并回味着一部离我的世界极其遥远的电影。我住在某省会城市一个热闹的贫民小区,人们生活极其艰难。
影片的最后,PPADY独自上路,去看他们共同的偶像,一位出身于贫苦家庭的黑人拳击手的表演比赛;又或者,他想靠自己的一双拳头,独自去闯天下。手持摄影机跟着ED奔跑,一直平缓的音乐突然急促起来,ED终于作出决定,开上他家的小破车,去把徒步行走的PPADY送到镇上。迟来的道歉,以及并不多余的握手和拥抱。ED没有留下看比赛,而是转身开车回家。
片尾字幕出现:
September。
Derector:Peter Carstairs。
楼下的争吵声渐渐小了。不知道多少年没听见过蟋蟀声了。半夜不是楼上麻将掉落的声音,就是窗外年轻人百无聊赖的叫喊声。
更远方有风,远方有更远方和风。而我们,既没麦田,也没时间。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浅蓝色的天空,淡黄色的麦田,一望无边。白色的衣服在绳子上随风飘荡,孤单的铁皮房子,破旧的小卡车,一黑一白两位青涩少年。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无法不想起海子这首《九月》。
不,实际上我说的是一部澳大利亚电影,也叫《九月》。本想随便打发下时间,等到12点开始看欧洲杯。顺手点开一个电影文件,就是《九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这不是一部可以让人流泪的电影,却是一部让你内心琴声呜咽的作品。
1968年,是世界民权运动风起云涌的一年,澳大利亚政府也终于承诺,给予澳洲原住民和白人一样多的工资。然而,当地大部分白人农场主却给不起这份工资,于是一部分原住民只能离开农场另谋生计;而其他的,仍免费给他们的白人老板打工(他们也许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
在这之前,ED和PPADY是很要好的朋友。PPADY及其父亲都是原住民,住在ED家农场里,给他们免费干活。每天ED放学坐校车回家,PPADY都会去车站接他。PPADY问“今天学到了什么?”ED答“没什么。”当然,PPADY作为黑人原住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他对于上学的ED,是羡慕的,同时,也充满好奇。不过,每天相同的这两句问答,其实已经羽化为一种问候,就像问“今天还好吗”,而羞涩的英俊白人男孩ED答“还好”一样。然后两人随便往地上一躺,望着蓝天,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消磨掉剩下的时间。
出于同样的爱好,两人在麦田中搭建起了一座简陋的拳击场,每天从下午一直打到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明月当空,蟋蟀齐鸣。
没有激烈的冲突,及争吵。一切汩汩,一切簌簌。每一组镜头都在平静地叙述,他们的忧伤、挣扎、甜蜜与迷惘,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摄影堪称经典。
简单的岁月,生活,农田,与青春。对话少得恰到好处。没有对话的时候,有寂静,有黑场,有风声和蟋蟀声;还有音乐,空灵、舒缓而轻盈。
ED有了心上人,仍然是在寂静无人的麦田中躺下,仍然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把心思说给伙伴听,只不过头的朝向,从以前的相同,变为了相反。一次不小心的背叛,让友谊出现了裂痕。再加上两人父亲关于工资问题发生了一次不愉快的对话,使得年轻气盛的PPADY,重重地在拳击场上将ED击倒在地。
离球赛开始还有二十分钟。我在写着这些文字,而楼下开麻将馆的夫妇却已然从下午吵到了现在。为了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却足以使他们内心崩溃人格分裂的小事情。争吵声声入耳,我却在平静地想着什么“远在远方的风”,并回味着一部离我的世界极其遥远的电影。我住在某省会城市一个热闹的贫民小区,人们生活极其艰难。
影片的最后,PPADY独自上路,去看他们共同的偶像,一位出身于贫苦家庭的黑人拳击手的表演比赛;又或者,他想靠自己的一双拳头,独自去闯天下。手持摄影机跟着ED奔跑,一直平缓的音乐突然急促起来,ED终于作出决定,开上他家的小破车,去把徒步行走的PPADY送到镇上。迟来的道歉,以及并不多余的握手和拥抱。ED没有留下看比赛,而是转身开车回家。
片尾字幕出现:
September。
Derector:Peter Carstairs。
楼下的争吵声渐渐小了。不知道多少年没听见过蟋蟀声了。半夜不是楼上麻将掉落的声音,就是窗外年轻人百无聊赖的叫喊声。
更远方有风,远方有更远方和风。而我们,既没麦田,也没时间。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