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FF22丨DAY6圆桌《安逸人生》:看似成功却一事无成的老男人vs初出茅庐又容易满足的年轻人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2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场刊圆桌的第6天第2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安逸人生》,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曲有误
2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两个角色就是两种意识的碰撞,看似成功却一事无成的老男人vs初出茅庐又容易满足的年轻人。最大的优点可能是特兰蒂尼昂的美色(不是)。
场刊嘉宾 林大兴
3.5 我觉得看得还挺开心的!除却结尾有点突然。
场刊嘉宾 Leo
一星,天然对公路片好感一般,可能是还没碰到过非常喜欢的,也不觉得两个人物之间有什么化学反应,所谓的意识之间的碰撞也是完全get不到。
主持人 子夜无人
第一个话题想问问大家怎么从公路片的角度看待这部,就是这部电影里“路程”和“风景”的刻画,
场刊嘉宾 Leo
我对公路片确实找不到自己可以表达的角度,就属于是冷漠的看客,再加上我也不太能够get到意大利的喜剧。
场刊嘉宾 曲有误
公路片我看的也不是很多,这部里两种意识的碰撞感觉是主线,公路片对这部更向是个载体或者道具,这里面路程和风景更像是引诱年轻人的工具。
场刊嘉宾 林大兴
路程的选择上是老男人作为主导,我观看影片时几乎一直是代入年轻人的视角。几欲点破试图离开,最后都因各种原因将这段行程进行下去。前面可以说是不情不愿,但到最后,在他想要通过重述那个老男人的故事和女性搭讪失败后再去找他就带有些投奔的意味了。老男人是不是可以用浪荡儿这样的词来形容,在我看来反而是看上去一事无成但能非常圆滑巧妙地周旋在各种场合中,这可能是仍然稚嫩的学生所不具备的。
场刊嘉宾 曲有误
根本还是年轻人很容易被满足,前面一直想回家后来也很主动了,老男人其实也不是什么成功人士啊,他只是阅历多一点,换句话说就是一直在路上。
场刊嘉宾 林大兴
也不一定是满足,我感觉像是“突然有另一种生活方式展现在眼前”,感到新奇。
场刊嘉宾 曲有误
一开始确实可能是新奇,但到了最后很明显他已经沉迷到了这种“说走就走的旅行”模式里,已经是很愉悦的状态了。
主持人 子夜无人
第二个话题的话,可以谈谈这两个男人面对女性时候的状态。其实他们的阅历、见识、年龄阶层完全不同,但是对于处理两性关系,好像是殊途同归的,都不聪明,也不拿手,这是不是可以看出一种对男性的整体态度。
场刊嘉宾 林大兴
感觉在他搭讪时便从一个拎得清的旁观者变成了这样生活方式的实践者,体会到了挫败感后有些离不开另一个人,索性任由自己沉浸在这种模式里去感受快乐。
场刊嘉宾 曲有误
都挺失败的......老男人在丈夫和父亲的角色方面是缺失的,年轻人途中也是被老男人怂恿,虽然有暗恋对象最后也是无功而返。
场刊嘉宾 Leo
对待女性的态度我觉得是殊途同归的,虽然两个人的阶级跟年龄都不尽相同,但是在这种时刻却有了高度的集中,就还挺值得玩味的。(对男性的整体态度)戏弄或者嘲笑?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普信男吗?
场刊嘉宾 曲有误
可以这么说老男人,年轻人那张脸我会第一时间答应他。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最后一个问题问问大家就是对于这个结尾的看法,从戏剧冲击力的层面、从主题推动的层面、从选择年轻人死亡这种对象考量的层面,都可以谈。在我这里,这个结尾绝对是加分的,冲击力可能仅次于银河的《非常突然》。
场刊嘉宾 Leo
结尾对我而言其实不算有太多冲击,我是觉得只能这样结尾,年轻人的死亡是在我意料之中,反倒是如果没有死亡我才会觉得吃惊。
场刊嘉宾 林大兴
从选择年轻人死亡这种对象:之前没想过,但这么一说,如果选年长的死亡,会有很刻意的教育性,反而显得很cliché。
场刊嘉宾 曲有误
这个结尾吧,更多还是种嘲弄,你感觉自己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满足感,但你也就到此为止了,某种程度上也是种娱乐至死。
场刊嘉宾 林大兴
戏剧冲击力,确实是非常有冲击力,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好像一下由喜转哀。嘲弄这词用得挺好。
场刊嘉宾 曲有误
确实,年轻人的死亡很加分。戏剧冲击就更简单了,观众还在等着喜剧结尾,这下直接一头给你撞死,够震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