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烨的黑白十里洋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撰稿:拧发条鸟
“准备好了吗?”谭呐问道。
——“准备好了。”众人回答。
影片开始的时候,戏剧也开始了,这也意味着,娄烨的戏中戏正式拉开帷幕。
此时,于堇的侧脸轮廓渐渐明晰,舞台一侧的伴奏响起悠扬的爵士乐,男男女女跳起了欢快的狐步舞。

故事发生在1941年的上海法租界,一反传统影视剧当中对于十里洋场繁华沉醉、歌舞升平的描绘,娄烨的镜头,是素雅的黑白。
在采访中,娄烨本人也表示,希望能够在画面上做更多的减法,聚焦于每个人物个体以及他们的感受上。所以除了使用黑白画面来摆脱观众对于色彩的依赖之外,镜头上也更多聚焦于人物面部表情甚至是更细微的动作,以此淡化外部的环境,从而聚焦于人。

彼时的上海租界,相较于中国其它陷入战争中的各个城市而言,有着短暂的和平。但四面八方都已经被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因而成为成片沦陷区中的“孤岛”,而在孤岛之内,除了各种政治势力暗潮流动之外,文艺创作也非常活跃,各种流派争相辉映。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文学流派便是鸳鸯蝴蝶派,指的是在《礼拜六》杂志上发表的一些才子佳人小说的文学流派统称,因而又被称之为礼拜六派。
·角色设计
《兰心大剧院》的另一个名字,就叫《礼拜六小说》。
了解了这样一个背景后,对于影片中人物角色的分析,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影片中的男主人公谭呐导演便在排练礼拜六风格的戏剧,而在历史上,礼拜六风格的创作者们想要逃避乱世中的漩涡,沉浸在自己的文艺志趣内,但是又对底层人民怀有悲悯,同时无法摆脱自己内心的懦弱。这一切的缩影,可能都能够放在谭呐这个角色身上。
当影片的最后,镜头聚焦在谭呐的脸上时,这种愤恨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展露无遗。在整个故事过程中,他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烈的爱国情绪,一切反抗的动机,只是出于于堇和自己对于话剧艺术的坚持。

影片中最有魅力,也最浓墨重彩的一个角色自然是主角于堇,她是当红的电影明星,也是一个间谍,会五国语言,从一开始登场,便裹挟着聚光灯和谜团。理性上来看,电影明星和间谍是很分裂的两个身份,一个处于聚光灯下,一个活在阴暗的角落里。但巩俐将这样的角色处理得很好,乃至于影片甚至成为了她一个人的独角戏。

镜头聚焦于于堇的时候,也更多集中在她的侧脸,加之黑白的光影下,观众似乎永远看不到她的全貌。关于于堇回到上海来的目的,以及她的身世背景,都是随着影片的推进慢慢地崭露头角。对于情绪的流露更是如此,于堇这个角色在一开始很少表现自己的情绪,而更多是一种表演的意味,演明星、演妻子、演情人,但是不暴露自己。和谭呐和白云裳演对手戏,两人相拥时,也都是谭呐和白云裳趴在于堇的怀中,她更多是去接受别人的情绪,而不是表达自己的情绪。

直到影片最后,于堇的个人情绪才会慢慢流露出来:比如她开枪打古谷三郎时,不忍心开最后一枪;再比如她看见谭呐被人用枪制服,还要去见谭呐。这些时候,于堇的善良和感性的那面,才终于撕破自己的“演技”,慢慢呈现在观众面前。
影片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白云裳,是效力于军统的情报人员,懂得如何在男人与情报之间周旋。同时,她也是于堇的超级粉丝,看起来纯良无害,但也会随身携带暗器防备别人。她是于堇的镜像角色,相同的身世,相同的身份,但比之于堇,人物形象更加单纯的同时,也更加单薄。
古谷三郎,则是一个有点跳脱于当时大环境的人物。作为一个日军的情报人员,他却沉湎于个人的感情当中无法自拔,始终无法摆脱对亡妻的追念,因而为了这种感情,泄露了情报。在最后有机会杀死于堇的时候,也因为于堇实在太像亡妻,因而下不了手。总体来说,人物形象也比较单薄。

再说到莫之因这个角色的塑造上,有一点很有意思。他将白云裳当做自己口中的“戏子“、”biao 子“,想要 qiang bao 她时,却被割伤了sheng zhi qi。最后一边捂着被 yan ge 的下体,一边带着日本人去抓谭呐和于堇的情节设计十分具有戏剧性,也映射了莫之因人物的荒诞和可悲。

从人物的设计上来说,《兰心大剧院》想要去打造一部人物群像式的影片,其聚焦在人物面部,且不断跳跃的镜头也说明了如此。但就人物性格而言,除了于堇之外,大多数都比较扁平,难免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烟、雨、和语言
烟,是本部影片中的重要的配角。因为采用了黑白画面,所以在很多的场景当中,都出现了抽烟的镜头。在影片当中,抽烟的动作能够塞得下很多的内容,比如对人物情绪的隐藏(发掘),对黑白分明的画面进行一种模糊化处理、抽烟时所连带的烟纸燃烧声能够烘托贯穿始终的压抑情绪。

而雨,更是重要的配角。例如在影片开始时,于堇返回上海,下雨,随从为她撑伞,既能够交代人物的背景,也能够渲染人物的神秘感。影片的结尾,枪战开始之前,乌云密布,雨声阵阵,预示高潮的来临,也预示似乎没有人能够走出这个雨夜。

在影片当中,出现了五种不同的语言:中文、日语、德语、法语、英语,还不包括各种暗号和密语。关于语言,有这样的一个神话:曾经人类共用一种语言,以此来将全人类的文明和智慧传递下去,但天神大怒,将人类分成彼此隔绝、语言不通的民族和国家,从此人类厮杀纷争、流血不断。
正因为如此,结尾时,法国人休博特为两名日本士兵点烟,转过身去,日本士兵非但不领情,反而还说以后这些外国人都得进集中营。这可以是一句不经意的吐槽,但也是一种赤裸裸的、且充满敌意的政治意识。更可怕的是,囿于语言的隔阂,休伯特完全感受不到这种恶意就在他的背后,在他亲手导演了一场窃取日军密码的好戏之后,更大的血雨腥风就要上演。语言在这个时候,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