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清平乐”

清平乐是宋词中常用的词牌名,初虽是街头巷闾娱情之曲,但因其河清海晏、清平盛世之意,更又入大雅之堂。清平小康的梦想,远可绍三代。但最动人的,无疑是辛弃疾那首雅静清丽的清平乐。 然而,现在这部爆红的号称历史正剧《清平乐》呢?骨子里,其实仍没有逃出大多数甚至全部古装剧那一套叙事逻辑和思维定式——我概括为“帝王视角”。 名挂“清平”二字,展现的却全是皇帝和庙宇,讲述的仍是宫廷权谋那套烂俗故事。就像十多年前爆红的《雍正王朝》一样,这些剧集共同的特是:视角单一且总是从最高统治者的立场来观察和表达。局中,主人公很“委屈”、“牺牲”、“无奈”、“痛苦”,有谁能相信这些苦行僧式的主人公竟然是身处封建社会金字塔尖、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万民主宰呢? 《雍正王朝》努力展现雍正的无奈与悲哀,却几乎忘记了封建皇权在他手里几乎达到了变态般的集中,生民皆为奴,天下俱私产。而即使是在帝与士共治的北宋朝,仁宗皇帝仍手握至高权力。当他在紫垣玉殿中怀抱美人、身披绫罗感叹自己“无奈”“悲哀”的时候,摄像头能否越过宫墙,去看看人间呢?甚至,你不需要去拍流民亡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像,你把辛弃疾那首清平乐的梦幻场景描绘一下,镜头也会顿增“人”的烟火味。 希望有一天,摄像头能多讲述一些凡人的无奈,而不是掉入二十四史的窠臼,竭力谄媚权力。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