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是历史,才叫人声泪俱下。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这两天看觉醒年代,总是哭到抽抽。
五四运动从前只是历史书上的一句话,只知道它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不知道北大和全国师生们学生们究竟为此付出了多少。
顾维钧等中国代表团在巴黎求着看各国总统的脸色,伯棠总长在接到外交失败的电话后独自含泪痛骂亲日派,以及为罢免曹、章、陆三人行动而集体进监狱不愿出的学生们。
我的眼泪不值钱。
由此及彼,比思想觉醒更为残暴的红色年代,我不敢触碰。比红色年代更让我无法触及的,是人民公社,是大跃进,是人民以为迎来春天之后猝不及防的十年文革。
延年、乔年和他们父亲的关系在剧中终得以缓和。延年和乔年赴法留学那一段,原谅我又一次哭到不能自已。
家庭方面,我向往大钊先生。在北大的雨中凉亭,赵纫兰女士这样说,以前你在日本读书的时候,我总是收到你的信,那时候我多想也写一封回信给你。大钊先生说,等战火纷飞过后,一定要找个教室,认认真真地教姐读书写字,然后他呢,就坐在那儿,等着她写完信给他。
两个人此时已心知肚明大钊先生已决心投入革命事业,随时会为此付出生命。戏里大钊先生坐在桌前,怎么也忍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就这样混着馍馍吃了下去。而戏外的我,则和赵纫兰女士一样,哭成了肉包子。
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封建迂腐、战火纷飞的年代。
也再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愚昧无知。看剧的时候觉得弹幕上的每一个人都好厉害,通古博今。我也自认在朋友之中算是文学素养比较高的人了,可我竟只知皮毛。
想来我从不知他们背后的故事。
幼时不懂鲁迅,只觉言语刻薄。
少时不懂文人气节,殊不知他们只是立场观念不同,却绝不会做阳奉阴违之事。
剧里没有过多地渲染邓中夏同志,而我却深深地被他的个人魅力所折服。也正是蔡元培蔡公的圆融性格,才成就了今天的北大。
“谁要第一个害我蔡公,我辜鸿铭第一个不答应。”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的辜老真的是我的爱。看到他说他觉得当今世上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公,一个是他自己辜鸿铭。真的是爆笑,但你仔细听他的理由,似乎又有些道理。
以前总隐隐地希望身边的人能够多关注文学和历史,却忽略了自己也只是半吊子中的半吊子。学问没有天花板,我将一生致力于充盈自己,在点滴中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