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是种魅力,破碎也有一种美丽。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了顾长卫和蒋雯丽的<立春>,又在豆瓣上看了一下资料,才知道孔雀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立春 三者的编剧都是一个人写的,他便是李樯,难怪个人风格这么明显,一个老调子都能重弹三次,这个编剧实在难有进步了.顾老能够选择继续表达这样的题材,勇气可嘉.
可是顾老的电影总是有很多删节.我注意到周瑜的眼睛最后见彩玲的时候瞎了一个,开始以为是在钢厂干活出的工伤,可是在剧情介绍时说是为爱失意和流氓打架弄瞎得.这个故事的人都不是普通人,又都是普通人。唱歌剧的,画油画的,跳芭蕾舞的,想成名的小青年,艺术与生活的矛盾大的到这样夸张的程度?问题出在自身,又岂能要求一个社会要有怎样的包容度?我们可以从这个片子看出王彩玲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和她的人生历程。
影片最开始,王彩玲当时还属于典型的浪漫阶段。所以她清高,不会让自己在小地方发生爱情,她独自守着她的歌剧梦。那时国外进来的民主思想气氛正浓,正如周瑜朗诵的那首普希金的诗歌,多么的充满热情和希望。艺术给人的遐想实在太诱人了。她执着的做着契诃夫《三姐妹》的那个梦。她是充满希翼的。当她遇上画油画的黄四宝,她不得不动心。可是很多事实就是事实,王彩玲不美,除了声音好,她就是个废物。黄四宝不喜欢她的丑陋。黄四宝比她更天真浪漫理想。她生命里的独立意识决定爱情的自由便受到了打击。当她问着:你对我真的一点不动心?一瞬间也没有?黄四宝回绝了她,人人都追求完美,试想音乐学院又怎能收录她这样的一个学生呢。
看到黄四宝把王彩玲摔在地上,怒吼着被她强奸了,他一个艺术青年就是这样的修养,他真的很天真和自私。这个王彩玲生命里真正动过感情的人实在是给她上了生动的一课.宁咬香桃一口也不要烂杏一筐的是他的理念,可是香桃咬了也不是很可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她的爱情还算是尝到了,也导致了此后她在爱情的道路上更加清醒。周瑜终于承认他拜师是为了追求她,胡金泉也下跪求她。她都没有松口。因为她认为他们不值得她爱。她坚守的还是她的独立意识。他们没有他,生活依然会继续。但是要是跟了他们,她自己就毁了。
后来小女孩找到她帮忙时,第一次亮出了她的嗓音,她明白这个世界上唱的好的人还有很多,小女孩比她年轻,比她漂亮,她的梦可以转接她身上来实现。于是她掏出了一万多块钱,来帮她圆梦,也是想称称自己的分量。小女孩最终也只拿到了第二名。艺术之路,哪里又不是高手如云呢?在小地方偏执一隅,没机会见大场面,又怎会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定位。王彩玲在艺术上的最后一笔投资最后换来的是小女孩欺骗,也真正惊醒了她。她在爱情上投资失败,在艺术道路上投资也是失败。她跳塔又没死,只有本分生活了。于是她进婚姻介绍所,收养孩子,孝敬父母,街头卖肉,回归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也许还不晚。
一个人的传记,要在一部电影里完全展现难免枝节太多,主角只有一个,其他的不过是发生在主角生命里的过客而已.所以枝节人物没有下文是很正常的。比如画画的黄四宝,比如王彩玲的邻居老师,比如那个欺骗她的小青年,比如跳芭蕾的胡老师。而周瑜安排在最后还有一次出场,是因为他本身是个普通人,依然会过普通人的生活。这不,小女儿都五岁了。
每个人都得走向生活妥协,有的人妥协的早些,有的人妥协的晚些,画油画的成了江湖骗子,王彩玲梦想唱到巴黎的在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孩子,在街头卖起了牛羊肉。生活的一个个细节改变了她,把她带向了回归。自由是好的,艺术是好的。可是生活的土壤是最基础的。她的中风的老父亲,看到兔唇的小孙女时表情是由木讷变为欣喜的。当她回家过年时,彩玲的妈妈在新年用一挂炮竹炸醒了她的美梦,看着妈妈平凡的背影,她也开始体会到一个普通人的坚强。她应该负起责任,虽然做了勇敢的单身选择,但是失去的也许只有自己知道,每个人都渴望能够和自己心灵相通的人。可是心灵相通了又能怎样?平凡的日子谁也得过着。
影片中还有些片断印象深刻。当胡金泉这个跳芭蕾的男子推着他的母亲经过公园的时候,有人骂他二胰子,他的母亲轻轻的将帽沿下压的时候,他内心的压力谁能够承受。他一开始还浪漫的想来一次假结婚,最后也只有跑到厕所作了一次假强奸,他被抓进了监狱,还在踮起脚尖跳舞。他实在不切实际的过了头。彩玲去看他时哭了,这一个片断也让彩玲有了尘封自己歌剧梦的动力。
梦想和现实的一次次碰撞,真的把人就磨圆了吧。
可是顾老的电影总是有很多删节.我注意到周瑜的眼睛最后见彩玲的时候瞎了一个,开始以为是在钢厂干活出的工伤,可是在剧情介绍时说是为爱失意和流氓打架弄瞎得.这个故事的人都不是普通人,又都是普通人。唱歌剧的,画油画的,跳芭蕾舞的,想成名的小青年,艺术与生活的矛盾大的到这样夸张的程度?问题出在自身,又岂能要求一个社会要有怎样的包容度?我们可以从这个片子看出王彩玲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和她的人生历程。
影片最开始,王彩玲当时还属于典型的浪漫阶段。所以她清高,不会让自己在小地方发生爱情,她独自守着她的歌剧梦。那时国外进来的民主思想气氛正浓,正如周瑜朗诵的那首普希金的诗歌,多么的充满热情和希望。艺术给人的遐想实在太诱人了。她执着的做着契诃夫《三姐妹》的那个梦。她是充满希翼的。当她遇上画油画的黄四宝,她不得不动心。可是很多事实就是事实,王彩玲不美,除了声音好,她就是个废物。黄四宝不喜欢她的丑陋。黄四宝比她更天真浪漫理想。她生命里的独立意识决定爱情的自由便受到了打击。当她问着:你对我真的一点不动心?一瞬间也没有?黄四宝回绝了她,人人都追求完美,试想音乐学院又怎能收录她这样的一个学生呢。
看到黄四宝把王彩玲摔在地上,怒吼着被她强奸了,他一个艺术青年就是这样的修养,他真的很天真和自私。这个王彩玲生命里真正动过感情的人实在是给她上了生动的一课.宁咬香桃一口也不要烂杏一筐的是他的理念,可是香桃咬了也不是很可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她的爱情还算是尝到了,也导致了此后她在爱情的道路上更加清醒。周瑜终于承认他拜师是为了追求她,胡金泉也下跪求她。她都没有松口。因为她认为他们不值得她爱。她坚守的还是她的独立意识。他们没有他,生活依然会继续。但是要是跟了他们,她自己就毁了。
后来小女孩找到她帮忙时,第一次亮出了她的嗓音,她明白这个世界上唱的好的人还有很多,小女孩比她年轻,比她漂亮,她的梦可以转接她身上来实现。于是她掏出了一万多块钱,来帮她圆梦,也是想称称自己的分量。小女孩最终也只拿到了第二名。艺术之路,哪里又不是高手如云呢?在小地方偏执一隅,没机会见大场面,又怎会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定位。王彩玲在艺术上的最后一笔投资最后换来的是小女孩欺骗,也真正惊醒了她。她在爱情上投资失败,在艺术道路上投资也是失败。她跳塔又没死,只有本分生活了。于是她进婚姻介绍所,收养孩子,孝敬父母,街头卖肉,回归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也许还不晚。
一个人的传记,要在一部电影里完全展现难免枝节太多,主角只有一个,其他的不过是发生在主角生命里的过客而已.所以枝节人物没有下文是很正常的。比如画画的黄四宝,比如王彩玲的邻居老师,比如那个欺骗她的小青年,比如跳芭蕾的胡老师。而周瑜安排在最后还有一次出场,是因为他本身是个普通人,依然会过普通人的生活。这不,小女儿都五岁了。
每个人都得走向生活妥协,有的人妥协的早些,有的人妥协的晚些,画油画的成了江湖骗子,王彩玲梦想唱到巴黎的在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孩子,在街头卖起了牛羊肉。生活的一个个细节改变了她,把她带向了回归。自由是好的,艺术是好的。可是生活的土壤是最基础的。她的中风的老父亲,看到兔唇的小孙女时表情是由木讷变为欣喜的。当她回家过年时,彩玲的妈妈在新年用一挂炮竹炸醒了她的美梦,看着妈妈平凡的背影,她也开始体会到一个普通人的坚强。她应该负起责任,虽然做了勇敢的单身选择,但是失去的也许只有自己知道,每个人都渴望能够和自己心灵相通的人。可是心灵相通了又能怎样?平凡的日子谁也得过着。
影片中还有些片断印象深刻。当胡金泉这个跳芭蕾的男子推着他的母亲经过公园的时候,有人骂他二胰子,他的母亲轻轻的将帽沿下压的时候,他内心的压力谁能够承受。他一开始还浪漫的想来一次假结婚,最后也只有跑到厕所作了一次假强奸,他被抓进了监狱,还在踮起脚尖跳舞。他实在不切实际的过了头。彩玲去看他时哭了,这一个片断也让彩玲有了尘封自己歌剧梦的动力。
梦想和现实的一次次碰撞,真的把人就磨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