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赐小仵作》:优秀但不必尬夸的小成本「古装剧」


唐风轻喜剧《骊歌行》方兴未艾,同为古装历史题材的悬疑剧《御赐小仵作》又引发关注。#这部「小成本」的古装剧你喜欢么?#,请在留言区留下你的看法。
"
作者|石梦
近期的历史剧集上线实属密集,热播的《长歌行》《骊歌行》霸屏热榜,各领风骚。
这些爆款均有一个共性:制作方都在服化道上极尽奢华。然而在豆瓣,《长歌行》与《骊歌行》同为6.2的评分可谓均不理想,足见制作成本与口碑未必成正比。
在4月29日,一部古装悬疑探案题材的网剧《御赐小仵作》在没有任何主创宣发的情况下悄然上线。没有流量明星大咖,其服化道的成本与之前的「XX行」也毫无可比性,但《御赐小仵作》却在豆瓣斩获了8.4的高分,并逐渐跻身于各大数据榜前列,实现了小成本「古装剧」的「逆袭」。

然而,作为一部评分上8的优秀作品,《御赐小仵作》这个名字的质量「名不符实」,再加之其缺乏流量明星且零宣发,单从对其名字的选择,这部剧被观众忽略掉的几率很高。若非《小舍得》的完结引发了观众短时间的「剧荒」,很多观众才会选择尝试它,这部作品很有可能因名字而被埋没。
「黑马」的逆袭之路
在上映初期,《御赐小仵作》宣推表现不佳,但是随着后期的放映,其高品质在观众中的「口口相传」。通过1号数读联盟-艺恩数据提供的累计微博话题阅读量可看出,《御赐小仵作》与《长歌行》和《骊歌行》已经拉开了差距。

从其指数分布图可看出,《御赐小仵作》媒体热度依旧较低。但是在剧集热播榜中,最近一周以来,《御赐小仵作》播放量达到了1.93亿次,已经位列总排名第三位。

并且从近期的数据看,《御赐小仵作》「黑马」的底色愈加明显。
在5月18日当天,《御赐小仵作》在1号数读联盟-艺恩播映指数排行榜雄踞第一,在最近一周的1号数读联盟-美兰德咨询综合指数排行榜名列第二,且依然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真香定律」没有缺席,再一次在《御赐小仵作》得到应验,观众纷纷表示追剧「欲罢不能」,并纷纷化身为「自来水」。1号数读联盟-艺恩数据显示,《御赐小仵作》的播映指数一直呈稳步上升趋势。

最直观的数据跃升发生在口碑层面。通过1号数读联盟-艺恩数据显示,《御赐小仵作》的用户好评度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并与同时期的《长歌行》《骊歌行》迅速拉开较大的差距。

1号认为,这种「逆袭」之所以能够发生,归根结底源自于从《御赐小仵作》的主创团队给予了观众足够的尊重。
剧本的拿捏,让「观众的智商」得到了尊重
《御赐小仵作》是一部古装探案悬疑剧,作为以古代「法医」探案为主题的影视作品,编剧展现出了及格的水准:
对剧情节奏的把握:主线「男主萧瑾瑜的父亲萧恒18年前在黔州失踪,当下是否还在人世」一以贯之,各种小案件的支线,让很多观众没有跳脱感与疏离感,放弃早已形成习惯的「二倍速观看」;
逻辑的准确,让伏笔的作用得以发挥:开篇一具被雷劈死的尸体身上多处骨折伤的原因,在8集之后从另一个案件上揭晓。并且随着女主楚楚的亮相,「女扮男装」也终于能够避免观众一眼看出,而剧中角色都是「傻瓜」的低级逻辑。

对于「权谋」的设计也有「棋逢对手」之感:前两集正反两派人物已经基本明确,并均展示出的高智商与强能力,让剧情真正成为正反两派的「博弈」而非「打怪升级」。
同时,这部剧的「cp线」发展清甜淡雅,若隐若现中起画龙点睛之效。
《御赐小仵作》中的cp线并非「霸道总裁与灰姑娘」的低级工业糖精,而是一种在平等合作关系上萌生的情感。男主与女主合作断案紧凑的剧情铺陈中经常能「不经意」甜到看客,因此有很多观众在看烧脑剧情时,「嗑cp」也忙得不亦乐乎。

不过,网上的一片「尬夸」也未免言过其实。《御赐小仵作》中网友们啧啧称赞的无论是优质的剧情节奏还是缜密的逻辑,也都只是实现对人们正常认知的正常反馈。但是为什么大家却认为,这部剧剧情如此出众呢?
1号认为,中国的影视作品发展至今已进入「产品时代」,部分影视作品脱离了「艺术」层面,沦为市场的「产品」供大众消费,拉低了整体作品的审美高度与艺术价值。而诸如《御赐小仵作》这类作品,只是「回归审美的常识和本质」。
正如近期的爆款,《山河令》成为爆款是由于「耽美题材」猎奇;《长歌行》与《骊歌行》赢在大制作与流量。虽然他们都「出圈」了,但是回归到剧情本身、艺术本身去探讨其价值,剧情与内容同质化、逻辑性问题等问题依旧十分严重,这些爆款是不太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即使是刚刚完结不久的「剧王」《小舍得》,也仅仅是戳中当下最敏感的社会话题,就其剧本本身的艺术性来说,也存在明显问题。
同时,爆款影视作品必有cp,并且几乎有「无甜不剧」之势。不可否认,情感线是一部影视作品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如果一定要打造cp,靠其营造卖点,不仅同质化问题会严重,整个作品的艺术层次也可能受到影响,降智的「嗑糖嗑颜」也不会对作品的欣赏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所以,《御赐小仵作》能在「小制作」的条件下获得受众的好评,更多的是「水落石出」而非「水涨船高」,其剧情仅仅是优于同时期其他的影视作品。而单纯作为古装历史剧,其剧情也仅仅称得上「回归正常」,而非出类拔萃。
人物的塑造,让「观众的情感」得到了尊重
《御赐小仵作》中,饰演女主楚楚的苏晓彤演技并非十分出色,在表演过程中略显木讷,缺少「刑侦职业」中应有的机敏感,因此在角色塑造的过程中并不优秀,而饰演男主萧瑾瑜的王子奇角色虽然达标,也远没有达到「优秀」的水准。网上对于主角「演技」的夸赞也稍显言过其实。
但是,《御赐小仵作》的角色形象塑造获得了观众的肯定。
首先,女主的人物塑造并未伤害到女性朋友或者「女性主义者」们的感情,反而引起她们的「共鸣」。
就好像奥斯卡颁奖对「政治正确」的小心翼翼一样,如今的影视作品对于「女性主义」也是战战兢兢。
即使如此,各种影视作品,甚至大女主剧,同样会受到「女性主义者」的攻讦。这并非「女性主义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而是在当下的角色塑造中,女性角色塑造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
早期《甄嬛传》《芈月传》出现,代表着「大女主」电视剧时代的到来,彰显着女性社会地位的崛起。可是发展至今,很多女性角色形象并非完全意义上「女性社会地位的崛起」,而是在资本权力运行下的产物。
为了迎合市场,很多的女性形象仅仅是对「男性形象」的置换,本身剧情中的「权力逻辑」并没有发生变化。就比如《花木兰》与《长歌行》,女性只能将自身置换成男性才可以进行自己的角色剧情发展,而保持女性只能处于次要地位。而《司藤》与《有翡》这类大女主,也必须要「强到极致」,实现较男性能力的「绝对优势」,这种观念并非男女平等的观念,因此,也往往会有女性主义者对此进行「攻讦」。
反观《御赐小仵作》,女主楚楚的角色被设定为一个积极阳光而又独立自信的女性形象:她只身一人从黔州到长安,就是为了证明即使女子也可以成为好仵作,面对王爷不卑不亢,对其赏识不敢懈怠,忠于职守。
同时,她还是一个「业务能力满分的小傻瓜」:验尸的时候能够开挂,然而毫不会武功的她也会牵连女二冷月为其挡刀。清纯之余略带蠢萌,是一十分讨喜的女性角色。
在承认性别局限的前提下确立性别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

同时,男主的形象塑造也同样实现了对当下年轻人的「共情」。
虽然男主萧瑾瑜的身份贵为郡王,但整个剧情中鲜有因「家境加持」所产生的「顺风顺水」。很多影视作品的剧情发展中,主角的光环往往是由「家庭」固有的「加持」所赋予的,这一点往往是很多编剧忽略并理所当然将这种观念融入剧中的。就像《小舍得》中传输的很多教育理念或者价值观,往往是基于原声家庭的「阶层」所影响的,但是在剧中却被想当然当成「普适」的观念。
然而,观众大多时候并不接受这一点。当下的年轻人往往以「社畜」自嘲,是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家庭光环的「加持」。因此影视剧中「原生」的这些优势,往往会缺少「共情」甚至引起大家的「反感」。
《御赐小仵作》的男主没有「开金手指」。虽然贵为王爷,却依然凭「业务能力」立住角色设定,忠于职守,拥有着「996」式的工作方式,这种三观即使说「平民愤」也不为过。

正是这样的男女角色塑造,让整部剧充满正能量,观众的情感也受到了尊重。
细节的设置,让「观众的体验」得到了尊重
2017年《大军师司马懿之军事联盟》的播出,将中国的历史剧乃至电视剧的制作引向了「大制作」的不归路。自此,古装历史剧在追求真实的基础上,均将「斥巨资打造精美服化道」当做很重要的卖点。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不得不说《御赐小仵作》的创作团队真的「穷」,尤其是把它与《长歌行》与《骊歌行》这类大制作剧对比,显得更加「寒酸」。虽然对于「唯大制作论」的市场导向应当予以反对,但是制作精良本身不应被忽视。《御赐小仵作》服化道未免过于廉价,制作显得尤为简陋。
同时,制作的粗糙还体现在配音与口型的大量不契合,且配音演员的音调音色均不稳定。这种「硬伤」和台词审查对染有关,但是制作上的不严谨才是更加严重的问题。
虽然服化道的廉价感还是十分明显,但是在细节上,《御赐小仵作》通过打磨提升了整个剧的观看体验。
通过1号数读联盟-艾漫数据的维度好评分析图来看,《御赐小仵作》在「造型」仍旧获得了90.7%的高度好评。因此,善于运用真实的服化道细节,即使是「小成本」,观众同样会买账。

在剧情的推进中,创作团队精心选择了「遴考」、「过所」、「棺材子」等专业历史名词,以及出现的字幕细节「消夜」而非「宵夜」等,对历史的还原程度很高。


《御赐小仵作》正是因为细致的制作,才最终以小成本打造了一部古装剧的佳作。
同时《御赐小仵作》的团队把钱都花在了「刀刃」上。例如耗费资金较大的手绘与剧情动画,剧组做得格外用心。不仅将仵作的专业性体现得非常充分,还可以做一些科普,避免仵作职业必须涉及的验尸的血腥镜头。


这样的创意在制作精良的电视剧中或许不值一提,但是在「预算有限」的这部剧中则格外亮眼。
1号结语
《御赐小仵作》能够成为一匹「黑马」,获得如此好的口碑,是因为它与观众实现了方方面面的「共情」,无论是对审美需求,价值观对照还是历史爱好,这部剧都以观众之心体察其意,因此也就实现了剧方和观众的相互成全。
小成本网剧,没有流量明星,也就没有话题和卖点,再加之零宣发,《御赐小仵作》本身应该会「凉」。但是它是幸运的,互联网媒介的传播能力使其依靠口碑实现了「四两拨千斤」。
不过,理性分析之下,我们需要认识到它之所以能实现「逆袭」,也有赖于同期缺少高品质的作品与其竞争。因此,与其将其捧为一部「力作」,倒不如将其设为一种「标准」,让影视作品的生产以此为「及格线」,我们才更有佳作可期。
参考资料:
《<琅琊榜>只是回归审美的常识和本质》;
http://epaper.pdsxww.com/pdswb/page/41/2015-10/13/B07/20151013B07_pdf.pdf
鸣谢:
1号数读联盟:艾漫数据、美兰德咨询、艺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