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什平衡理论的原创者,隔屏授笔(show respect)的学术传奇

起初被女主上课开窗的神化片段吸引来看原片,以为是寻常文艺老电影,没想到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艺术化的人生传奇,数学不好原本没什么概念,随着剧情不断反转,纳什从金字塔顶端因精神分裂无法正常工作生活,但仍毕生坚持学术研究,在晚年终因获诺奖认可而自愈,坚持用意念与疾病共存,跳脱剧情之外百度了纳什原创的博弈论,非合作纳什平衡的背后逻辑,Game theory的经济学定义和案例。
简言之任何局参与者都存在一种策略组合,可以是最优,即各方共赢,也可以是最劣,即都out,峰和谷即为纳什平衡点。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方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获得任何好处,当所有人都不改变策略时,没有人也无法改变自己的策略,这就是一个纳什平衡,有趣的是各方策略选择都存在随机性。比如谈判竞价时,纳什平衡意味着存在都出局或赔本的可能,由此各方可改变利益格局,通过谈判寻求新的利益平衡方案,也就是新的纳什平衡点,可获共赢,同理于任何群体利益冲突。想起既往曾参加过行业现场竞标,遇友商在价格大战中无底线降价赔本甩卖,扰乱市场平衡。如果当时有人应用纳什平衡,也许各方都能分上一块蛋糕,长久合作共赢。
此外还有有趣的饿师博弈、硬币正反数学游戏、智🐷博弈和心理大战囚徒困境等案例,深究纳什理论背后的逻辑后不禁感叹在如此伟大的人面前,相比其价值产出,金钱根本无法衡量,奖金显得如此渺小,影片中纳什后半生学术生涯饱受精神分裂困扰,生活颠沛流离,虽然普林斯顿包容和善良的文化一直对他在学校留有一席之地,但直到官宣诺奖时才重拾学术圈的尊敬和重视,最直观的是电影中(虚构的)学术界最高荣誉的象征,纳什走进普林斯顿餐厅后所有人自发授笔仪式,回想他整个精神疾病期间甚至不敢去餐厅吃饭,日日在图书馆做研究时带着妻子做的三明治裹腹。影片虚构美化了纳什患病期间的爱情和获奖后的生活片段,增加了很多高光时刻不提,诺奖和他为经济学带来的价值,以及确诊后坚持推进学术阶梯的恒久追求,足以重新审视精神分裂的标准和利害,随时随地值得所有人授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