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后面两部我缺乏共鸣了

第一部是初识的欢愉,爱情和荷尔蒙至上,讲述得非常浪漫迷人。
第二、三部就是以一种问题意识来进行讲述故事了。但是这些问题最后并没有解决,转折和改变也并不高明,甚至很多情节已经落了俗套,尤其是第三部的地震和结局唱歌求婚。甚至,“干妈”这个角色的功能非常的可有可无。
第三部的成长主题,到底是不是无趣,这个因人而异,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想迎合内地观众,老生常谈地提出了问题,但是没有办法去解决,而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这才是人生中最难解的部分。第一部的美好、有趣和心动,至少让人还有梦可做,而第三部就让观众有一种旁观别人的故事的感觉,无法自我代入,情绪上无法共情,情节、人物动机和行为上无法认同。后面两部尤其是第三部,在描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都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说明。
真实的人、以及真实的人性,在没有重大的挫折、剧烈的环境改变的情况下,是很难“成长”的,基本上原来是什么底色,后面也还是什么底色,如果一定要让“圆满结局”变得令人信服,令人感动,后面两部电影做得还不够。
所以,对于创作者来说,在拍电影的时候,可能要首先想一下,是希望给观众造一场有趣、无法拒绝的梦,还是为观众提供一个可供解决问题的脚本?又或者,直接干脆利落,告诉观众真相,问题无解,就像《在云端》一样。
后来又想了想,春娇的爸爸也许才是导演真正想要告诉观众的关于现实的结局吧。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卷卷的笔记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