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放自如的星爷,举重若轻的功夫

年少时不懂星爷,那时的我心浮气躁,看不懂星爷无厘头电影背后到底再说什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星爷的影迷,当总算开始懂了星爷的无厘头后,感受到无厘头背后的辛酸,星爷却已然退出了江湖。
看《功夫》,看到最后哭到不能自已,明明是一部喜剧片,却看到主人公背后的心碎;明明是一部略带喜剧色彩的功夫片,却比任何功夫片对于功夫的理解更加深刻;明明是一部香港电影,片中却把中国民乐诠释到了极致。说真的,看完后,对于星爷真是惊为天人,觉得这个一辈子都在诠释喜剧人物的大咖,除了一身武功外,内心的酸楚和挣扎,也许只能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诠释了。
《功夫》这部电影,就是放在现在,也是一部顶级的商业片。《功夫》几乎提名了2005年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所有奖项。我看了很多遍都看不腻。这是一部值得致敬的电影,不单单是向功夫片、武侠片致敬,还包含了很多经典电影的桥段和台词,包括周星驰自己之前的电影。从角色的名字来说,杨过,小龙女啊,火云邪神啊听着这些名字自己都想乐,里面的经典台词和经典动作,到了十五年后的今天还是被大家广为传颂,就可见星爷在这部电影上真是可谓用心良苦,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
《功夫》没有正反派之分,形形色色的人物们仅仅是作为人去坦荡地活着,黑白两面的区分已经不重要了。又或者说这部电影就是星爷的一个武侠梦,这里的每一位大师只精通一招,使得武打成为叙事的道具而不是叙事的目的。三大师之死干净利落,如同被碾压般,并没有平常电影中苦大仇深的悲情,只有命运无法掌握,出世入世之间难以协调的平衡与淡淡的物哀之美,尤其是寂寥月夜这一背景使其增色不少。
但是《功夫》真正让我感动的是贯穿整片的感情,贯穿全片的感情戏唯美而纯洁,“傻子”和“哑巴”从一次失败的打抱不平相识,两人在最后又由实转虚,从饱经沧桑而后大彻大悟归于平凡的绝世高手和不食人间烟火善良单纯的女孩又幻化为曾经的少男少女,我总觉得剧中的爱情线从某种意义上象征着星爷对于美好爱情的一种纯理想主义的诠释,那种纯美的,不带有任何杂质的,青梅竹马般的感情也许才是星爷真正追求和向往的。
《功夫》无疑是周星驰导演生涯的一次破茧成蝶般的蜕变,又或者说,在无厘头中,增添了更多的感情和人文色彩。影片以出奇的喜剧手法,自然地结合中国的道家、儒家、佛家思想,并加上市井阶层的奇异智慧,在嬉笑怒骂之间将香港文化中最隐晦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对“无厘头”扬弃的收获。为了寻求新的突破,星爷不断地探索着,他冒着可能会不被观众认可的巨大的风险,并忍痛的割舍了“无厘头”式的喜剧风格,他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尝试也进行了一次自我的挑战。这样的勇气我觉得只有星爷这样的天才才真正具备。
最后,不得不提一句片中的音乐,这也是让我对星爷惊为天人的一点。说起功夫的音乐,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民乐。在《功夫》中,主要出现了《十面埋伏》、《东海渔歌》、《筝锋》、《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闯将令》、《四川将军令》和《小刀会组曲》七支民乐。
功夫中的西洋音乐,全部为经典中的经典。其中主要有《流浪者之歌》和《Sabre Dance》。
在功夫中,出现过两首旧上海三四十年代的音乐,都是龚秋霞的。一首是《莫忘今宵》,一首是《梦中人》。
改编音乐有《只要为你活一天》,而原创音乐有《Kungfu 1》、《Midnight Assassin》、《Night Club Band》、《Casino Fight》、《Realization》和《Buddhist Palm》。此外原声大碟里还有国际版的宣传歌曲《Kungfu fighting》和《The hustle》。关于音乐篇,等有机会在单独写一篇致敬片中音乐的文章。
初看《功夫》道平常,再看才知已绝响。向星爷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