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那只那只翻不过身的乌龟

这个片子标记了好长一段时间,倒是没想到是在去见家长回北京的飞机上看的。
结婚,以及关于结婚之前的一切和结婚之后的一切,这个契机还挺有趣的。
看完之后倒是也没有恐婚,大概是自己的这段恋爱谈地还算妥帖与结实,中间经历了无数的甜蜜、困惑、反思、愤怒、失落、孤独、温暖、恐慌、踏实,终于在七年之后感觉到了可以开启下一步,于是才决定去见对方的家长。
他爸说,你们真的挺奇葩的,在我们这个小城市,反正没你们这样的。
我不觉得自己奇葩,反而对他爸会用这样的词语感到惊诧,毕竟感情这件事,唯有自己去经历其中的细枝末节,才可晓得根系扎在哪里,水和阳光要从哪里获得。
就好像莉芳最后和Edward的留言:你的指甲剪以后自己收好。
这个细节和电影中所有的细节一样,都是这段感情的细枝,但是循着这根细枝,是会走到根的。
在感情里勤奋的人,会时不时去根那里看一看;
在感情里懒惰的人,则早已经忘记了还有根的存在。
电影里的细节几乎都可以两相对应:
电影最开头无法翻身的乌龟,店老板给她的「错」的乌龟,被准婆婆丢掉的乌龟,Edward为了弥补去买的乌龟;
被男友嫌弃的穿松了的毛衣,最后依旧觉得还是旧毛衣舒服于是穿回;
二手房,新楼盘;
……
乌龟当然是可以安排的女主的替身,但是其他的内容却完全可以在真实的生活中寻到线索,我们的生活真相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微末的细节之中,故事的妙处只在于在它们上面打了一束光,提醒你看到。
其实《金都》的矛盾非常具有戏剧性,莉芳马上要结婚,但是发现自己实际上还没有离婚,当年假结婚的那个人又暂时不知所踪……但凡导演多一点「造作」的野心,企图用这个矛盾让电影变得「好看」,都可以在这个矛盾上大做文章。
结局倒是并没有跳出意料,想要结婚的人最终没结,不想结婚的人最终结了,以及那个也不知道该放在哪里先买了再说的桌子。
而导演显然是克制的,她无意于去扩大矛盾,而力图在这样看似戏剧化的矛盾中,去探讨故事的内核,人物真实面对的处境:
「自由,来自于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