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散,太满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片名叫《我的姐姐》,那必然是讲述亲情的电影了,一般不主动触碰亲情题材的我怀有很大的期待和好奇买了票,看到网上很多评论说子枫妹妹演技炸裂了,说看这部电影哭的泣不成声十分感人,看之前还跟朋友纠结着说要不要多买点纸,不想重复看李焕英哭到口罩湿透的惨剧。涉及剧透,严重剧透,想看大屏幕电影的可以选择滑走了。只是一个很浅薄的记录的评价,由于金鱼记忆,不排除记错某些情节。
先介绍一下片子里边的主要人物,
1、女主,非独生女,很遗憾我全片中没有看到任何女主从小很幸福的场景,哪怕是极少数的回忆也是女主自己想象的快乐,拉锯回现实,是本人无法承受的重男轻女和轻视女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护校毕业(她本来考上了正规大学的临床医学,被父母改了志愿)在医院工作,十分倔强独立,有超乎我们认识的同岁人群的情绪控制和自主性。
2、女主的弟弟,年纪跟女主相差少数有十几岁,影片的时代背景跟我们是差不多的时代,在各家只生一个孩子的社会趋势下,弟弟的出生本也没有如此夸张且难以理解,但影片的开头我们看到了一个纸质证明,证明女儿有先天性残疾(腿部)所以申请二胎的文件,刚看到这个场景我脑补了一出励志的故事,并时刻关注女主在影片中的走路姿势,荒谬之处在于,女主本没有残疾,是爸妈为了生弟弟伪造的,影片后期会讲到计生人员来到她家了解情况偶然看到女主穿裙子活生生的在家玩耍,质问女主爸妈你们家孩子到底有无残疾,女主的爸爸狠狠地打了女主,问她为什么这个时候在玩耍,为什么穿裙子,这已经太可笑了。作为独生子女我都已经可以脑补到自己很大了父母告诉我即将有一个弟弟的崩溃,更不要说重男轻女,打骂女儿,篡改志愿等一系列,我十分能理解这个成长背景和这个岁数的女孩子内心的积愤,不甘,不服和倔强。
3、女主的姑妈,影片出场是在女主爸妈的葬礼上,非常忙碌的招呼着来葬礼的亲朋好友,她是女主父亲的姐姐,也算是我的姐姐这个主题的另外一条支线,和女主姐姐的身份遥相呼应,跨越了将近三十年的光阴,刚开始我认为她同样是一个被刻板思想固封住的嫉妒重男轻女的人(这里涉及到女主想要离开这里,考临床医学的研究生去北京,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父母的骤然离世,留下了一个年幼的亲生弟弟,她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并且承担起照顾还在上幼儿园的弟弟的重任,约等于一个人的人生刚开始自由翱翔,有个人走过来告诉你你这辈子就在这了一样),面对女主的抵抗和逃避,姑妈则是不停的堵住女主选择的路,告诉女主弟弟很好带的,在女主想要把弟弟送给领养家庭的时候她私下告诉对方弟弟有暴力倾向导致对方放弃领养。我没有资格评价她这些举动的对错,就跟每个人的原生家庭一样,不管是喜欢或者厌恶,没有人能做到真正的撒手,真正的逃离。后来慢慢发现我认为她是一个悲剧的人物,在年轻的时候也拥有优越的成绩,本可以进入高校深造俄语或者去俄国做生意发展,却因为和考上中专的弟弟有上学工作抉择的冲突放弃了学业,作为一个家庭的姐姐,早早开始了工作,后来没做成生意也一样是因为女主出生了,家庭告诉她,需要她帮忙带孩子了,她和心心念念的俄国唯一的联系就是仅会的那几句俄语,以及从中俄边界带回来的套娃。姑妈的家庭也是十分糟心,有一个商铺,两个孩子,老公的身体很不好(第一次出场鼻孔还插着管子,中途影片进过医院)全家的大小琐事都靠她一个人劳心劳力。
4、女主的舅舅,吊儿郎当的一个人,年轻时应该很花心且没啥正经职业,爱好喝酒打麻将,有一个女儿,他和女儿关系很僵(影片没有具体阐述,问题估计大部分都在他),看起来极度不靠谱,中途短暂的领养了女主的弟弟,几天的时光小孩子就会赌博了,耳朵上还挂支烟。
5、女主的爸妈,让人摸不着头脑父母,全片我没看到他们对女主的一点爱,没有父母角度的阐述(在我看来就算故人已去,如果想要刻画一个形象也可以利用一些父母的物件或者女主的回忆展开描述)也没有女主回忆美好亲情的阐述(女主的回忆都类似一家人其乐融融在泳池玩耍教学结果发现都是泡影,现实是女主的爸妈并没有上前管她,一种令人费解的近乎冷酷的亲情的淡漠),如果非要说亲情就是女主在墓碑前回忆,以后再也没有妈妈做的花椒拌馅料的肉包子吃了。
6、车祸的另一方当事人,同时也是女主弟弟同学的爸爸,这里我没办法忽略他,因为感觉他的人物情节出现有很大的bug,在片头车祸的画面中,女主家人几乎咬定了他喝酒行车(犯法),虽然后来的交警说车祸的原因是女主爸爸突发心梗,另一方当事人无关,但是从现有法律的角度这起事故的发生他无论如何不可能独善其身,狗血就狗血在他在交警面前默认了交警的处理结果,一脸心虚却又理直气壮的接受了交警的处理结果,后期证实了他当初的确喝了酒。
下边我来说一些自己注意到的这部电影很让人摸不着头脑并且没有整体前进逻辑的点。
首先是这个车祸,本来全篇的叙述也不是围绕侦查谁犯法肇事这件事,要是说没责任就没责任好了,反而后期这个人自己承认了说以后不要再喝酒了(后来女主通过弟弟知道了,这里引起了女主和他的一次较大的冲突),他撒谎了,这不是逼着观众把剧情往重案六组身上靠吗,那作为一个正常人我是觉得女主应该挺恨他的,或者说悲伤无处发泄把他当成半个仇人,可竟然为了弟弟的领养问题接受了他的帮助,两个人看起来竟有些和气的样子。
第二,在和姑妈的对话中我们得知女主小时候在姑妈家生活,被姑父看洗澡,女主至今记得说明对她造成过不小的冲击或者困扰,这是什么阴间剧情啊,如果说编剧想要通过这个对话映射出一些现代社会家庭性教育缺失落后甚至畸形的现象,会给人一种信息量很大缺很泛滥的感觉,没有再往前深入,很空洞。
第三,女主在医院和同事的冲突,临床医生用药剂量错了,女主提醒了她(这里可以看到女主是有能力的,她的能力配得她的野心和梦想,如果只甘于做一个小护士,她可能没有太过丰富的知识或者注意到如此细微的差错),可是这个临床医生很高傲,来对女主发了脾气,可能看不惯女主比她优秀吧,也可能是知道女主本来能力很强自己感觉一些羞愧,让人摸不着头脑。最令人不解的是,他们负责的病人要转院(病人已经有两个女儿了,很明显能看出这里刻画的一个要想儿子的家庭,病人的情况很不好,必须决定保大还是保小,原则上保大,但是丈夫执意保小),女主的同事在楼道哭了,没有任何铺垫,我甚至不能明白她究竟是因为看到这种现象感到无力哭泣还是什么其他原因。保大保小这个问题我觉得也是编剧想要说明并且讽刺的一个社会现象。
第四,女主和舅舅的关系,感觉编剧想要写出外表看起来不靠谱实则是比较暖心正经的人,但是,情绪完全做不到,作为观众我何止一头问号,一会坏一会好,既看不出他们可能是因为一些误会关系不好,也看不出任何的情节能体现有温情的羁绊。前期因为处理父母去世的事情,他舅舅给人感觉图他家房子和卖房子的钱,中途知道了车祸另一方喝酒的事情也心心念念图对方的赔偿,后期想要领养弟弟又任由小孩子在麻将馆浸润甚至接触烟草。在影片的最后女主扫墓下山遇到了正准备上山扫墓的舅舅,跟他说其实有时候我觉得你才像我爸,这...从哪体现了这个点。剧情也提及了舅舅和自己女儿的关系,女儿很不待见他,前期唯一一次介绍就是舅舅去女儿的舞蹈房,女儿根本不理他,再后来舅舅委托女主去给女儿的婚宴送礼金,女主用舅舅拿来的相机给她拍照,女儿突然哭了,原因是相机是从小舅舅拿来给她拍照的,后来父母离婚了,再也没拍过,我压根没搞明白她为什么哭,全场就这两个剧情,编剧是想说明亲情的和解和感化吗,完全看不明白。
第五,最重要的一点,女主和弟弟感情的发展递进,非常!非常凌乱!她刚开始一直说自己是独生女,可以见得十分抵触有这么个亲生弟弟。决定找领养后的一段时间我理解为感情的羁绊加深,骨肉亲情的联结无法斩断,但是弟弟这个小孩子真的有意思,前一秒让人头疼到脑子嗡嗡响(早饭死活不吃,一定要肉包子,哭嚎了一路,姐姐在搞电脑他不停的凑上去捣乱,把外卖洒到姐姐的床上),后一秒懂事的令人费解,一口一个姐姐的叫着,说我想跟你一起生活,让人欲罢不能,这谁舍得扔掉啊。漂亮的小奶孩子让人没有底线,忘记思考。能看得出来剧情推进了以后姐姐越来越关心爱护他,彼此都成了离不开的关系,虽然嘴上一直说着我要把你送人但已经开始舍不得了,我知道姐姐的性格是多年独立的看似极度自主的性格,她渴求原生家庭的爱却很难轻易展露出自己的脆弱,但面对亲情的冲突子枫妹妹的演技没有带给我拉扯撕裂感,没有那种口嫌体正直,我甚至共情不到深夜想起父母却被迫无法再见的巨大悲伤和残酷现实。反而小孩子稚嫩的询问爸爸妈妈去哪里了更让我感受到世界的巨变带给人不得不面对的绝望。影片结局可以说是戛然而止了,姐姐最终没有决定送养,带弟弟走了,两人在草地上开心的踢足球,如果这就是结局那一定是编剧想让我自己思考吧。
整部影片因为从开头就是目前的时代,开头就交代了起因,能够做到的时间跨度本就不会太大,加之没有深刻的矛盾冲突和情绪碰撞,让人感觉非常平,什么剧情都好似合理又令人费解,我仿佛能感觉到编剧的野心和要传递的价值观,又仿佛最终没有任何的感悟。例如性教育,保大保小的冲突,弟弟问姐姐为什么爸妈不能早几年生我(可能涉及计划生育政策),可能重点更偏向于重男轻女吧,我能感受到隐隐要传递的东西,可最终我感受到了什么呢,好像没有,我一脸期待地进去了,带着几头的问号出来了。啥都想讲一点,啥都没讲清楚。
唯一动心的点就是弟弟好可爱,小奶孩子太可爱了,我一口十个。子枫妹妹皮肤真好,我对她有超级浓重的滤镜,妹妹真厉害,真优秀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