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结局是一个梦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抱着对子枫妹妹的期待去看的电影,也的确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亲情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难道我们被硬生生拉到这个世界来,因为命,因为上帝随手掷下的骰子,就应该毫不保留地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吗?父母生下孩子,就对孩子有养育的责任,孩子受到养育的恩情,也该回馈父母,这是作为子女的责任。可是怎么能因为因为天生是女孩,就应该将更好的机会让给同一对父母生下的男孩呢?怎么能因为年长,就该承受偏心所带来的不公呢?特别是当身边的所有人都在告诉你,你应该这样或那样做,而你的心中已经为自己勾画出未来蓝图的时候。姑妈是曾经那个时代的悲剧,可我不希望姐姐是,套娃不套在同一个套子里也可以。
最后姐姐签下字是最好的结局,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应该做的的选择,可是电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幻想,因为在弟弟同样也失去了他最亲爱的父母,(且不讨论弟弟突如其来的懂事的真实性)因为弟弟努力学习系鞋带主动说再也不吃他最爱的肉包子希望自己不被送走,因为弟弟在姐姐最脆弱的时候能给姐姐泡“姜茶”,所以理想中姐姐不应该签字,因为这是电影的需求,因为电影歌颂的是姐姐和弟弟的感情,需要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可是,之后呢?姐姐的梦想呢?姐姐的生活呢?姐姐需要走和姑妈一样的路吗?弟弟能因此生活得更好吗?这些问题能因为情感的剧烈激荡而被顺利解决吗?我宁愿最后的结局只是一场梦。不过电影终究是电影,所有的问题只能在现实中解决。
后来我在日记里写下了一段我对亲情的思考:这就好像是上帝给了你一次机会,让你和其他人在血缘的纽带下更可能发展成亲密关系,当彼此都能将对方的生活和谐融入进自己的生活时,当彼此将对方的追求放在自己的考虑范围内时,当彼此的精神世界能够通过积极地交流沟通而达到契合时,这样的亲密关系必定是稳定且良性的。可是如果是因为外力的作用(社会、传统观念、舆论等)的施压,使一方只能通过不断牺牲自我来维护关系的稳定,那最终必然导致悲剧。
然而现实是,我们和父母以及各种“亲人”往往因为时代的鸿沟、社会的差异、思想的僵化早已无法沟通,幸运的人还能通过物质的力量选择自己的人生,其次便是奋力反抗像片中的姐姐一样改写自己的人生。可是有的人还没来得及意识到不公就已经踏入了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