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权

看完了《我的姐姐》,想得还挺多的,写得好浅,并且很杂乱,暂时一记吧。大量剧透预警。 “那你不能先吃麻辣烫,再去大海边冲浪吗?” “不能啊。因为人生很短,每个人都很忙。” 触电一般,更爱自己。可以说承接到了想表达出的沉重中的大部分,但并不理解转折。把团圆甩在脸上,必须要团圆一下,但圆得很狗屎。在幼儿园里姐姐打弟弟让他别哭要说话开始迷茫想表达的结局会是什么。前半部在心里想等下要去豆瓣打满分。这里转折开始之后想着这是什么东西。 姑妈俄罗斯套娃那一段,太绝。一代一代人,不必套入一个模子,终于是和解了。你好,谢谢,再见,最后这几句俄语因为过多而有点生硬,但是不妨碍这一段很绝。 舅舅的混蛋形象,再混蛋一点就刻意凹人设了,演绎得刚好现实且混账。为什么要说“希望是爸爸”呢,不理解。 男朋友这个角色台词甚至不及弟弟,想体现还是现实的参差吧,确实做法也可以,但确实没办法和安然理解和共情。 安子恒,起名为恒但现实辗转。 安然,偏偏不安也不愿意顺着既有。命硬,实在是揪紧了。 结局啊,这样结局那姐姐怎么办呢。和xm讨论后觉得争的还是选择的权利。各个地方都是选择,要不要留弟弟,选哪一户人家,要不要和女医生争口气,保大保小,选姐姐还是选弟弟。
在家庭框限下,姐姐不要养弟弟。但除却了这个框架,她可以接受了。虽然一直在铺垫了,我还是觉得姐姐功亏一篑。转折后就没法共情了anyway。 分镜很绝。配乐的进入印象里有突兀的地方。好几个镜头切换的声音先入很绝。色调很绝。可能是因为有刻意注意,情绪的转换过程有很明显的滤镜变化,感觉把情绪转变甩在脸上。还是局限了。受到题材限制,有好几个地方也是把泪点甩在脸上“到点了,给我哭!”,但是还是哭出来了。包括这个结局也是局限了。可能最后弟弟还是给了舅舅养。但是好混账。“我养他,我不会好,他也不会。”这个结论到最后也不会变的。 想想姐姐最后会犹豫会带弟弟走,终究是因为这个弟弟还算敏感还算懂事。有几句话太不像小孩了。结尾那里“姐姐我不想你变成灰”,其实不必安排说出来的,不像小孩。摸一摸眉毛就好了。其他的事有后面的行为来交代。说出来了就拍在观众脸上了。 总的来说,从作品表达的角度,沉重的地方我觉得够沉重了,可以说到位了。现实的地方也够现实了。但是这个结局和好人卡我觉得是挺狗屎的。也有没处理好的地方。但是确实不好处理。 观影体验是,前期扼腕,握紧小拳头,强烈共情;后期迷惑,甚至想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