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和自我的权利!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昨天晚上看了《我的姐姐》这部电影,感触很大,想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这部电影的最优之处就是为我们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的美术效果和剪辑这个不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就不过多阐述。 1.来看看故事的背景,故事是发生在四川的一个小县城,当地人重男轻女的现象特别严重,从女主安然父母生前的表现,女主的家里人逼她扶养自己的弟弟以及医院里一个丈夫已经生了两个孩子(都是女儿),却仍不顾妻子的生命安全,想要生一个儿子。 2.影片中的人物也都塑造的比较丰满立体, 女主安然是一个外刚内柔的人,她小时候也有过快乐的时光,但因为社会风气对人们思维的禁锢和压制,导致父母不顾谎称她是瘸子为了再生一个儿子,再有后来她父母认为女孩子就应该干个简单工作留在家人身边,而把她志愿改成了护士,这些造就了她骨子里的反抗气质,一心想要走出小镇,走到北京,但其实哪一个人不想过幸福快乐的日子,她只是想逃离那个不考虑她感受的地方而已。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她的姑妈,她的姑妈可以算是重男轻女时代女性的缩影和牺牲品,她的姑妈曾经也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但因为家里重男轻女,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后来好不容易能去俄罗斯追梦,却因为要帮弟弟照顾女儿不得已而返回,后来的生活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她每天忙着开店,照顾瘫痪的老公和俩个不争气的孩子,一个善良而让人心酸的形象道尽了对命运的哭诉。 舅舅的形象可以说是跟姑妈产生了鲜明的对比,重男轻女的结果是苦了女儿,废了儿子,舅舅俨然成了一个游手好闲的混混。 还有其中弟弟的形象也是我最喜欢的,弟弟很聪明机灵,想与姐姐在一起,在与姐姐的相处中也打动了姐姐,最后在姐姐犹豫不决时,为了姐姐,主动要求送人,非常懂事讨喜。 姐姐男友的出场虽然不多,但我们也可以看出男友很喜欢女孩,但其实他没有真正了解女孩想要什么,(可能是因为他家庭条件优越,什么都不缺的原因吧),最后因为去北京的分歧而分手。 3.影片中有几个关键情节:a.全家人一起开会商量让姐姐扶养弟弟,其实我感觉这就像是整个重男轻女社会的高压,其实那个年代有很多人也想过反抗,但他们因反抗太过艰辛,最终选择屈服,融入了这个不公的社会,而姐姐的形象就像是一束光,剥开整个社会的阴影,虽然小但很耀眼。 b. 姑侄二人在圆桌前的谈话也是影片的关键转折点,里面有句很经典的话“套娃可以装在不同的套子里面”,还有她教姐姐遇到别人打她就打回去,其实也是她对命运不公的无声的抵抗,正是这次谈话,姑妈站在了女孩这一边,女孩对父母的抱怨和不满也消失了,她知道了这本质上不是父母的错,父母也是想对她好的,只是在这种社会情况下,父母也成为了牺牲品,变得麻木,只会顺从,于是在与姑妈谈完话之后,她便去寺庙给父母和弟弟请了平安符。 c. 影片最后,姐姐背着弟弟在雨中奔跑,弟弟问姐姐去哪,姐姐愣住了,因为她也不知道去哪,导演把这个难题抛给了观众,弟弟如果送养,会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弟弟的心灵会存在缺失;如果弟弟跟着姐姐,两人相依为命,日子肯定少不了吃苦,她们如果选择了亲情,那么以后她们的亲情会经历更大的考验,这些都是未知的,路是自己选的,别人谁都无权干涉。 4总之,这部电影虽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还是很值得一看的。我认为,电影就应该为时代发声,为人们展现时代中的小众人,直面时代的缺憾,让大众去了解这一小部分人,让政府和社会为他们发声,也让大众更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 电影之所以被称之为是一门艺术,正是它展现了时代的个例,这正是这些个例鼓励了无数的改革者推动了时代的进步。 5.最后,向全天下的姐姐们致敬,向全天下为了家人默默付出的女性致敬,你们有追寻梦想的权利,你们有活出自我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