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无知的我曾以为是个烂片
央视六台在刚引进这部片子时一直在电视上发预告,吊足了我这个精法(当时)的胃口。然而因为作息问题,我错过了多轮放送,大概在一两年之后才终于在一次重播的机会中看到。其结果却是相当失望。作为一个小P孩,当时我对这片的印象只有特效生硬、鬼不吓人、打斗愚蠢、剧情无聊而已。加上电影放完后主持人的评论更加让我确信了这只是一部法国对好莱坞特效大片的拙劣仿作。
最近在B站重看,不禁感慨小P孩就是小P孩,没有一丁点鉴赏能力。这么一个从摄影到美术到音乐到剧本安排都妙赞的精品,当年的我居然一丁点都没有接收到。法鸡的电影底蕴确实放在那里,只是山猪儿吃不来细糠。
一,卢浮宫
这部片子最大的卖点便是卢浮宫实地取景,但这也是当初被诟病的原因之一。因为导演并没有专门用台词和镜头来特意铺陈卢浮宫的夸张豪华,这也成了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当你理解了影片中入镜的艺术作品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后,整个片子哪怕空镜都是全程高能,全程彩蛋。如果对卢浮宫本来就没有什么特殊感情,那么就像央视主持人说的那样,这也不过就是随便找了个华丽的背景板。
作为全片思想价值的承载者,卢浮宫博物馆绝不仅仅是提供彩蛋和布景这么简单。影片进片头处采用的是卢浮宫改建时的记录影像,特别强调了贝聿明设计的水晶金字塔。改造过后的卢浮宫古典之美与现代文结合体,有人对此赞不绝口,但电影作者对此显然有点微词。他认为人们被对现代与科技(乃至世俗利益)的追求蒙蔽了双眼,已然让他们失去了对传统与历史的敬畏。这条暗线贯穿始终,借着虚构的故事对美国式现代主义进行了一通嘲讽。
二,魅影
影片中魅影的塑造乍看之下有点磕碜,尤其是不具备恐怖片应有的恐怖感和压迫感。另一方面,用特效制作幽灵的本体即使以当时的技术看也过于粗陋。抛开动态僵硬这种技术问题,单单只用一个透明骷髅打发观众实在是缺乏设计上的诚意。
这些在当时的确有些致命。但另一方面,魅影的优雅从容、举重若轻,都在看似中二且十足戏剧化的仪态中悄无声息地俘获住了观众的心。许多人吐槽的滑板平移,在我看来倒很有特点,倒是对于魅影穿墙的特效展现过于廉价。本片的特效即使以01年的标准也全是扣分点。主要卖点特效鬼魂的表现对于鬼魂本身的角色塑造和故事推进都毫无意义。从美术上看,既不酷炫也不恐怖。尤其真人扮演的魅影对比,更显出其技术力不足的生硬。
三,剧情
尤其意外的是剧情。影片仅96分钟,主要角色却有五六个。影片不仅将他们全都生动塑造,在此之外还有若干能能让人记住性格的小配角。相比某些导演两三个小时连男女主角都塑造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