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宫二传,是借由宫二来拍叶问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3年看的时候,觉得宫二才是主角,今天回看,发现拍的还是叶问。只是第三个境界太过高深,不被共鸣。
当时那么觉得,是因为宫二的情感太容易被共鸣,宫二仿佛就是我们自己。一生有宿命般的使命,在宿命的中途爱上别人,但爱人和宿命终究是两码事。那个想念的人仿佛一把火一盏灯,宫二的人生是风雪交加的长夜,她要攥着这点余温独自走完这一生。
这跟我们的故事太像了。突然爱上某一个人,但是不合适、不般配,该独自面对的一样都没少,人生的难处依然一样的难,他也不在你的身边,你也没有办法去走近他。独自在风雪中战斗,心头只有这一点微弱的火焰,这是千万人的故事。
我们是不是有办法避免这一生的长夜?是不是有办法能留下爱的人?也许有,也许没有,有些东西被写在命数里,但首先是,要做自己。也只能做自己,我可以转身嫁人,不去报仇,但那不是我;我可以求别人帮忙,帮自己报仇,但那不是我:我可以不奉行誓言,在最后的时光留下叶问,教他六十四手,但那不是我。只有亲手成全自己,在隐痛中度过余生的那个人才是我。
这种自我践行式的孤勇的人生,就像宫家二十四手一样,美而孑然,遗世而藏,最终绝迹。
看电影时有一种幻觉,觉得宫二才是最痛的人,而叶问却不给人太过痛苦的感觉。但叶问才是至痛的人生啊,家道中落,中年丧子,亲眼目睹宫二的一生。只身前往他乡,发妻继而于家乡离世。这才叫一身孤绝,从此只有眼前路,再无身后身。
梁朝伟演的举重若轻,除了二女死于饥荒时哭了一场,其他少有哭戏,也无多余的情绪。
他跟宫二的几次相遇,已经说清楚了世界上的大多数故事。
“你跟小姐相识半生,实则你不知她,她不知你。”
我曾想过要去找你,但世事变故实在难以成行。金楼一别,我们是各自历经风雪才能再次相遇,相遇以后也只能归还那颗曾攥着度过千难万险的扣子。女人尚且能对他说出:“我心里有过你。” 但他连这句话都不会说出来。成年男人的克制,丝毫不露。
如果要说宫二和叶问的区别,那就是痛苦会在宫二身上留下痕迹,而在叶问身上,这些痛苦仿佛水过无痕。
他见过众生,宫二是众生,妻子是众生。有句台词是在宫二死后才出来:“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镜头切到叶问,我想人都死了哪来的重逢呢? 镜头又切到武馆来来往往的喧闹人群。 突然了悟也许这就是见众生的意味。并不是真的能重逢,而是见众生都仿若故人。
他想再见二十四手,宛若想再见年盛时期的宫二。但“人生若没有遗憾,该有多无趣啊”。宫二再也不能回头,二十四手也再未有人见过。
这是叶问的遗憾。
老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念念不忘哪能一定有什么回响。六十四手还是失传了,故人离散消亡,此生再不能再见一面了。都是心上的回响。
只能理解到这了,只能理解到宫二大雪夜远去的背影。人心里都有执念,宫二看到佛前那一盏灯,觉得是父亲让她去报仇;但如果她问的是是否能不问恩仇,忘掉一切嫁人,那盏灯也依然亮着。就像一个执拗的黑暗中敲着墙壁的人,她执着的走了很远,也没有找到什么,但依稀仿佛能听到两三声回响,偶尔能看到一盏亮着的壁灯,然后继续走下去。
我永远喜欢宫二与一线天的设计,这是在冷酷的大时代下唯一的一幕温情,是救赎者与施救者,是唯一的一次相遇。这一幕也是很多人的故事。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如果不用佛家的哲理来理解。那就是,所有的相遇都是心中的回响,所有的新人都是故人。人间大同小异的故事,一天发生千万遍的别离,相爱,伤怀,我们只能摸黑敲着墙壁往前走,顺应回响,心里有灯。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