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稻米,盗笔和小笔记的随笔

入盗笔坑十多年了,算个老稻米了,当初在贴吧也为盗笔疯为盗笔狂,为盗笔哐哐撞大墙。
15年八月份的时候,拿着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大老远飞去长白山,住在青旅里,吃得不算好,但那段短暂的时光,真的很快乐。在那里认识了很多朋友,大家身份不同,年纪不同,家乡不同,但却有同一个爱好,同一个信仰,向往着同一个世界。
15年8月17日,我和刚认识的稻米朋友 一起爬到天池。我们在哪里遇到了很多穿蓝帽衫的同好,他们大声地吼着『小哥 我们来接你回家啦!』如果我不曾看过盗笔,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原来一个角色,可以有这样大的魅力。那天的我,是兴奋且激动的。我的语言太浅薄,无法描绘当时的情感,可能就是骨子里都燃着火把一般的热烈吧。
再后来有了经济能力,也不顾高反,巴巴跑去西藏,青海……那时候很傻但有一股子稚拙的冲劲儿。顶着三十多度的高温出花儿爷;晚上怕影响室友,打着手电筒看同人;高数课上画小漫画……
哈哈哈,说着说着,就自我感慨起来了。说回盗笔吧。这些年影视改编不少,我嘴上说着不看,但最后,还是一部也没落下。可能就是一种超长的戒断反应吧,总想找些相关的东西,来填补心里的那块空缺。有些同人文写得很好,邪灵一把刀这个ID,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知道,但当时我就是靠着他的同人,暂缓心绪。
从第一部改编剧开始,几乎没有一部可以成为我的新寄托。每一次,我都抱着激动的心情去点开,却在几集之后,痛苦地离开。这些改编,不仅无法填补我心里的空缺,还让我心口的洞越来越大。
好像是一八年的时候吧,出了沙海。这个时候的我,已经成功戒断盗笔。可能是因为生活很忙吧,也没有多血给我燃了。工作要到很晚,所以沙海是我熬夜看的,总是看着看着就泪流满面。倒不是说它多神,只是把我曾经的记忆勾了出来。我那时候就想着,要是这样的制作,用来拍盗笔多好啊。毕竟比起后来出的沙海,当年的盗笔,才是让我魂牵梦绕,茶不思饭不想的白月光。
终极笔记刚官宣的时候,我不知该说啥。虽然我的理智一直告诉我要保持客观,不要提前带有色眼镜,毕竟沙海改得就还可以,但心里还是有偏颇,我觉得会和以前一样,持续ooc,拿着原著对着剧也是一脸懵。新出的时候,一直没去看,就想等列表里激情满满的小姐妹们先去排排雷。出了十几集,也只敢小心观望,毕竟也有改编剧,是从中后期开始疯狂崩坏。后来是因为淡圈好久的亲友,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的小作文夸这剧,我才放心入了小笔记坑。
我对小笔记最大的夸奖,就是还原。看到蛇沼的景时,我都还能回忆起当初看小说时的毛骨悚然。巴乃魔湖边,考古队被替换那一part,简直是我青春期的阴影,现在看剧的时候,我的手脚都还在发凉。那些被藏在大脑深处的记忆,因为这部剧,突然就被唤醒了。我好像一夜间又回到了那个中二的年纪,就想那首耳朵都要听起茧子的歌唱的一样『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小笔记的选角,很让我惊喜。最初官宣的时候,我是懵的。那时,我都在怀疑,我是不是真的年纪大了,和年轻人脱节了,怎么看着这些演员,我基本都不认识。只有肖宇梁眼熟一点,因为沙海的惊鸿一瞥,特意关注过一段时间。至于其他演员,看着年纪小,脸也嫩,气场也不强,就连胖子都不够胖,就像个花架子。我那时还在犯嘀咕,天真眼睛这么大,看着不会太傻白甜了吗?
谁想到,真香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曾舜晞的大眼睛,太有吴小狗的感觉,干净澄澈,还透着一股子985高材生的机灵劲儿,这可不就是小天真活了吗!
再说肖宇梁,我本来觉得,他在沙海里这么好,是因为出场不多,所以缺点没怎么暴露。小笔记却狠狠给我扇了两巴掌。肖宇梁能把闷油瓶演得这么好,真的只是因为他用心去品了这个角色。我看他的采访,他说演张起灵这个角色是痛苦的。那一瞬间我就知道,他懂这个角色。闷油瓶怎么会不痛苦,他被那么多人当作生化武器,当作行走的战斗机,没人疼没人爱,自己还会失忆。他背着最沉重的过去,却又面对着最空白的未来。这样的角色,当然是痛苦的。作为盗笔的灵魂人物,他从来就不该被简单地塑造成面瘫高手。他人生经历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个角色的多面性。
还有胖爷。成方旭的外貌形象,最开始在我这儿,是不OK的。感觉有点瘦,不像我想象中的王月半。后来听说,演员有特意增肥,结果环境太艰苦,拍着拍着就瘦了,听着还怪好笑的。看小说的时候,胖爷在我心里的形象,是个可输出可奶妈血条还超厚的大佬。小笔记里,奶妈属性超强,我看好多人管他叫胖妈妈,哈哈哈哈哈,这可太贴切了!咱讲义气,有刚性的胖子,可不就该是这样。而不是操着北京腔儿,只会插科打诨,满嘴跑火车的死胖子。
黑花在这部剧里,好像加了很多戏?我记得盗笔里,黑花的互动好像没有那么多来着。加得倒是合情合理,也不突兀,好像还填了些坑。当年嗑瓶邪的一大片,黑花虽不算北极圈,但也没热到哪儿去,小笔记一出,可是不错,直接给黑花成倍地增加素材,太上头了哈哈哈哈哈……
还有刘雪华老师的霍仙姑,那股子又美又狠的劲儿,简直就是霍仙姑从书里走出来了。有岁月的沉淀,有美人迟暮的优雅,有九门当家人的果决……我恨我不是学文学的,这样的霍仙姑,夸个几千字都不为过。
还有王劲松老师的吴二白,虽然我是胡军老师的粉丝,但他演的二叔,真的完全崩坏。二叔哪能是那个憨厚的样子,一点狠劲儿都没有。王劲松老师往裘德考面前一坐,我就觉得稳了!这气场,我要是坐在裘德考那位置,我能当场跪下认爹。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今天把豆瓣下回来,本来只是想给小笔记打个分的,大半夜却突然感性起来,有好多话想说,所以打分窗口的小格格不够我写了,这才改成写剧评。
如果有人看到这儿,肯定能清楚地知道,这不是一篇剧评,毕竟连个论点分析都没有,我也只是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想记录一下这么多年的心境,怀念一下盗笔陪我走过的这些年,以及带给我的影响。
谢谢小笔记,剧真的很还原,圆了我多年的梦!我被冷却了好多年的血,突然又燃起来了!现在工作生活很忙,但小笔记仿佛让我回到了那个十几岁的年纪,热血潇洒,多愁善感却也意气风发,不负韶华。
就到这儿结束吧,用一个古早颜文字收尾(▼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