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在哭什么?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从故事、拍摄等多个角度来说,《你好,李焕英》并不是一部特别优秀的电影,但胜在真诚。整个电影像贾玲给人的感觉一样,和沈腾等许多喜剧演员相比,她虽然不是特别搞笑的,但她真诚,让人一看见她就想笑(不是嘲笑那种)。所以,这次贾玲用了20多年真心磨出来的电影,戳中了许多人的笑点,更成为了新年一颗猝不及防的催泪弹。
许多人看得眼泪汪汪、涕泗横流地走出影院,究竟,我们在哭什么呢?
我想,肯定是因为母爱,但并不是简单的母爱。
永远让人热泪盈眶的,不是在路上,而是在路途之上所体验的真挚感情。
人生之路,最真挚的情感,莫过于“妈妈”二字。
《你好,李焕英》里,贾玲“半自传式”地讲述了她和妈妈李焕英的故事。

电影开篇用一场意外,让贾玲穿越到了1981年——妈妈李焕英的少女时代。
在电影中,贾玲是一个自认为没有“作为”的女儿,她总觉得自己“长这么大,从来没让妈妈高兴过”。所以这一次穿越后,贾玲为妈妈李焕英抢电视、组织排球赛,哪怕以后自己将不存在,也要努力撮合妈妈李焕英和厂长的儿子……总之想尽一切办法,让妈妈李焕英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让她高兴。
当然,这个过程中,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逗得大家前俯后仰之后,李焕英掏出了一张结婚证,结婚对象不是厂长的儿子,而是贾玲爸爸——一个烧锅炉的小工人。
贾玲生气地撕掉结婚证,朝她大喊:“这和你之前的老路有什么区别?!”妈妈李焕英只是道:“我很幸福。你为什么不相信我过得很幸福呢?”
我想,大概是因为整个影片里,女儿贾玲都只忙着让妈妈高兴了。
在她看来,高兴是具体的,比如让妈妈拥有全胜利化工厂第一台电视机,让妈妈参加排球赛展现自己的实力和魅力,甚至让妈妈嫁给有钱有权的厂长儿子,然后生一个能上美国UCLA导演系、月薪八万的女儿……
妈妈李焕英却摇头打断她:不,我只希望我的女儿健康、快乐。
那一幕,让贾玲飙出泪水,也让电影院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泣声。这一瞬间,有过类似心情或经历的人,大概都会将自己投射到贾玲身上,眼泪刷地下来的同时,心中或许还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感动和羞愧齐齐涌上——
是什么时候,成功主义这么成功地占领了我们的心智?必须大富大贵,可以在老同学聚会上穿貂显摆才是幸福吗?
什么时候,我们将虚荣与肤浅的高兴,这么粗暴地和人生幸福划上了等号?
又是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将我们对幸福狭隘的认知强加给了真正爱我们的父母?
我们总责怪自己没有能力让妈妈高兴。然而,我们从未曾想,妈妈真正的幸福,究竟是什么?
电影的尾声,贾玲呢喃着“可我妈现在还不会缝”狂哭不止。这时候,她和观众才发现,原来这一次穿越的不仅是女儿贾玲,妈妈李焕英也同时穿越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
而就算人生再次重来,妈妈李焕英对幸福的期许和定义依然如旧,依然很简单:嫁个一个幽默朴实的丈夫,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女儿。

看到这里,影院里有愈发激动的啜泣。大概是因为那一刻,我们突然明白了,整部电影,或许并不是贾玲在帮妈妈找补年轻时的“遗憾”,让妈妈高兴,而是妈妈李焕英陪着贾玲,帮助女儿完成了一次自我和解。
电影里,对生活真正不满的,从来不是妈妈李焕英,而是贾玲自己。荧幕下哭泣的我们也一样,真正对我们自己不满的,或许只是我们自己。
因为对自己不满意,所以总觉得没能给妈妈长脸,总觉得没能让妈妈高兴。但对妈妈来说,你来到这个世界,妈妈就很高兴了。

电影里另一催泪的一幕,是贾玲一路跑一路哭,不停喊着“妈、妈,妈!”
真是神奇,世界上有千百种语言,人们却不约而同地用“ma”这个发音表示“妈妈”。德语的Mama,法语的maman,西班牙语和荷兰语的mama,意大利语和拉丁语的mamma,希腊语的mámmé,波兰语的Mamo,韩语的“欧妈”……像是人类感情的一种奇妙重合,又像是冥冥之中一种近乎神灵的爱的指引。
贾玲在这种指引下,在爱的时空里一路奔跑回家,对妈妈李焕英说:“下辈子,换我当妈,你当女儿。”
潜台词是,换我来爱你,宠你,为你遮风挡雨。
妈妈李焕英却只是笑着说,下一辈子,还是我当妈。
这就是妈妈呀。

贾玲写道:“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老舍在散文《母鸡》中写:“……她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她有了一群鸡雏。她伟大,因为她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
《请回答1988》里有段经典的台词:“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到了妈妈的年龄,妈妈仍然是妈妈的守护神。”
花季的少女,伟大的英雄,无处不在的守护神……无数关于妈妈的注脚,左不过是一种关于爱的信仰。

人们说,为母则刚。我一直相信,妈妈的身体里住着无畏的元神。
小时候,妈妈挡在我们和困苦之间;长大后,妈妈挡在我们和死亡之间。
当对此习以为常的我们忽然醒悟,当心电图拉成一根直线,贾玲的痛哭中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和遗憾。
我和四周的年轻人一时间哭得涕泗横流,反观周围几个妈妈倒是很淡定。
我妈:“你就是入戏太深。什么下辈子不下辈子,这辈子先过好。”
是的。走进电影院,《你好,李焕英》是搞笑包装下,一部温情而催泪的电影。贾玲用她的真诚,在120分钟内打动了观众。
而走出电影院,最应警醒和担忧的是,我们是否只是沉溺于片刻的感动?此刻留下的泪水,能在未来的日常中保留多久不被蒸发和遗忘?
这种自省,不仅是对妈妈,对亲友、爱人,皆是如此。因为人若不在,再多的眼泪、追忆、悔恨,都是一场略显空洞的自我安慰。

可是人生总是充满无奈的分离,求学、工作、生活,和相爱的人之间,似乎总有无数个挥别的车站。
人,总要自己去过自己的人生。只是去的时候,记得听妈妈的话:
要健康,要快乐。❤️
Ps 我想,所有对妈妈的赞美、讴歌,都必须有一个清楚的前提。那就是“妈妈”并不是一个镀金招牌,只要高举“妈妈”两字就光环加持,而是必须建立在高尚的人格品质之上。因为许多人虽身为人母,却自私自利、不负责任,甚至残忍毒辣。这样不合格的“妈妈”在社会新闻里不胜枚举,郑爽事件更是刚消停两天。
最后,祝愿所有人,都拥有美好的家人;希望所有成为“妈妈”的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妈妈”,一生健康、幸福。
文中提及&相关推荐
电影:
《奇怪的她》【韩】
音乐:
久石让《mother》
散文:
老舍《母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