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太多只能写到影评了

心灵奇旅是部治愈系电影,我想聊聊片中两大主角。
Joe在完成他梦寐以求的演奏后,说了一句话:为这一天我等了一辈子,我以为我会有所不同。 当我们实现一个目标时,当时或许会很激动,但激动过后,发现生活并没有什么不一样,还是和往常一样要起床、工作、吃饭、拉屎...自己好像还是那个自己。Dorothea对此用一条鱼的故事作了解释,鱼感受到只是水,但它已身处海洋。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留的汗水或眼泪,所经历的事情,都是百米大厦的基石。我们还是在水中,但已经从河里游到海洋了,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更好的自己了。
22从登场就表示自己讨厌地球,到片尾拿着通行证奔向地球,这是一个从讨厌到接受的过程吗?我看其实不然。影片后段22一度成为迷失的灵魂,一直重复那句“我还不够好”,直到最后Joe告诉他当他准备好生活时,将填上最后一个框,他才摆脱迷茫。由此看来,“讨厌地球”只是用来掩盖自己“还不够好”的借口。但22真的还不够好吗,Joe也告诉了我们答案,22缺的只是“准备好了”。22就是大多数人的原型,永远在找借口。人生就像是一场没有方向的马拉松,你只有跑起来才能看到方向。面对无从下手的事情,只有动起来,才知道下一步怎么做。所以,真的有想做的事,别找借口了,just do it!
电影里还有一个观点我想聊聊的,“火花不是灵魂的目标,你的激情、你的人生意义”,大概意思就是找到你想做的事情吧。我不否认,能找到带给你激情的事,并且不管成就高低的坚持下去,这样的人生估计不会有遗憾吧。但这就表示,世界上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没有意义了吗?虽然有想做的事,却从事着不想做的职业;又或者就没有想做的事,能赚到钱就ok。其实,真的没必要太过纠结人生意义这几个字。怎样的人生才算有意义,谁又规定了意义的标准。能吃到美味的食物、有关心你的人、开黑能凑齐队友、开心时能笑、伤心时能哭...这样的人生难道没有意义吗?我觉得只要没干丧尽天良的坏事的人生都有意义。出生在世,尝遍了人间百态的滋味,那就算是做了个人了嘛。能做个人,没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