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敲的无题随笔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大年初四,宜观影。
两个小时的标准商业电影,就像小时候语文老师的扩展句子练习,把一条悲剧故事线,修饰渲染,加上沈腾陈赫,以及众多熟悉的戏骨面孔,炖出了带着浓浓东北年味的湖北襄樊年夜饭,叫人吃的过瘾,且有余味。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主题电影,其实并不少,甚至刘天王的《桃姐》,将无血缘关系的亲子都能讲的完整。但是贾玲花了4年时间完善的剧本,充满诚意,让人能够共情。《你好,李焕英》我相信会成为春节档的一匹黑的发亮的马。
影片前100分钟就像女版的《夏洛特烦恼》,在一段不尽如主角意的生活后,意外矛盾陡然产生,夏洛是在一九九七的经典旋律中穿越到九七,晓玲也在熟悉的黑白电视画面中从天而降到八一。不同的是,夏洛想重塑自己,晓玲想改变她妈。当然最终都没有成功,伴随着一个个充满贾玲反转风格的包袱和影院观众各种猪叫的笑声,到这时我觉得来电影院的票价已经值得了。尤其是沈腾饰演的厂长儿子,自带幽默光环,成功的在几个回合后让我笑出了眼泪。
但是影片这就结束了的话,这最多就是一部类似于前段时间《大红包》、《抱抱》那种爽片,大家呵呵一乐就算了。
最后二十分钟,我笑出来的泪痕就没干过了,滚滚而来的回忆杀在不冗长不刻意煽情的时候到来,在晓玲反应到小丑竟然是我自己的时候,影片的前后呼应虽然点到即止但又处处动心。我的眼泪随着晓玲的破洞牛仔裤在枯黄的落叶地面重新破碎再次脱框而出。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没有之一。几千年来都是各种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不停创作的源泉,怎么歌颂都不为过。试问哪个小孩没有自己出人头地让母亲脸面有光的愿望,但是现在母亲的角度,她希望看到的不一定是你以为的。无私,全心全意,不求回报,这是只有站在母亲的角度,只有做了一个真正的母亲,才能体会到的。而贾玲在本片利用笑中带泪的真挚情感让我产生了这种难得体验的共情。我看过《两个人的芭蕾》那种含辛茹苦饱受非议只为女儿未来的博大母爱,也看过《母亲》在二战背景这种大环境下独自一人撑起一家的坚强母爱。而贾玲以乌鸦反哺之情侧面映射了更大的母爱,剑走偏锋但合情合理。
虽然也有一些说法批评电影镜头和表现手法的一些硬伤,但我觉得瑕不掩瑜,毕竟贾玲不是专业导演。另外陈赫这个角色更像是贾玲的倒影。贾玲在现实线里有多窝囊,陈赫在穿越线里就有多窝囊。贾玲是读书之蠢材,而陈赫干脆直接化身小混混。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人,我并不赞成这个角色可有可无的说法。
看完电影后,回家的路上,车上刚好放着王力宏的《落叶归根》,虽然主旨不尽相同,但有母亲的地方就是家。贾玲做到了自己的成功,认为自己成为了母亲的骄傲。虽然母亲可能并不在乎这些,但我还是希望我也能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努力工作,好好生活。我们对母亲的爱永远不及她对我们的千分之一,但纵然只有万分之一,也得去做不是!
因为这才是爱赋予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