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想聊聊故事的内核,就是电影最后给出的“活在当下”这个概念为什么这么重要,又为什么能够解决Joe和22各自的问题。这个层面的思考将会让你对这部电影的含义有更加完整的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情感上的感动和治愈。 当我们畅想未来,设定目标和追求的时候,其实就是时间旅行到了某个未来,看见了在那里的自己是什么样,然后回到当下告诉自己:“我想要去到那个地方!”You Seminar里的导师们就是帮助灵魂们进行这样的时间旅行。主角Joe也有自己对未来的想象,他希望自己某一天能够在事业上获得成就,成为了不起的音乐人,所以他倾尽一切去追求,甚至是死了之后都拼命想要回到演出里去。他把这个追求看的特别高,甚至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应该这么做吗? 如果我们从上面提到的“自我社区”的视角出发就会发现,对Joe来说,当下的他和“完成精彩演出”的他,这两个自我的关系非常紧密,他在努力从当下的A点走到未来那个特定的B点。当他真的做到之后却发现自己并没有非常满足,甚至是失落的。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在由无数个自我组成的社区里,他只关注到了当下和完成演出的这两个自我,而忽视了这个社区里无数个其他的自我——走路的自我,晒太阳的自我,吃pizza的自我,和家人在一起的自我......他是如此忙于从A走到B,以至于路途中的其他时刻他都注意不到自己在干什么,也无法享受除了事业成就之外的任何事物。所以演出结束后,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充实完整的感觉,迎面而来的反而是失望和空虚。 当他把22装在口袋里的那一堆杂物放在钢琴面前依次排开,看着它们弹奏的时候,其实就是重新关注到了每一个时刻的自我,他们各自都值得属于自己的音符。  在这个自我的社区里,Joe的问题是他只看到未来某一刻的特定自我,而22的问题是他拒绝看到任何一个未来的自我。他的社区里只有当下的“我是谁”,没有任何“我可能成为谁”的想象,因为在他看来自己不够好,所以没有进行想象的资格。“活在当下”的真正意义就是关注到自我这个社区里的每一个自己,而并不偏袒某一个特定版本的自己。 对Joe来说,他看到了追求音乐之外的自己,还可以和世界有各种互动。对22来说,他看到了未来的自己不一定需要拥有某种伟大目标才有资格存在,因为在许多时刻里他的自我都会和世界有各种互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Joe和22面临的问题其实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放在一起理解就是:有没有天赋和伟大目标既不是必须,也不是可控的,但是我们无论如何都应该看到在不断发生的未来里,自我会经历一个个时刻,走过一个个阶段,而所有这些自我都需要被你看见,这样你才能感觉到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 如果你眼中只有实现梦想的时刻,那么除此之外的生活就是一片模糊的背景,带不来太多触动和感受。如果你因为自己不可能有所成就而拒绝看到每一刻的自我,那么结果也是一样,存在就仅仅成为了时间流逝的过程,我们无法体验自我在每一个时刻有过怎样的存在。换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并不是让你不看未来,相反,它恰恰是要你看见每一刻的自己,从而你会在未来一直看见自己。 因为最终人生是否有意义的问题,需要征询每一刻的自己的意见,如果你在大部分时候都是看不到自己的,那么你大部分的人生就是空虚的。 当然了,比这个境界更进一步的是,当下的你不仅要考虑到此刻自己的需求,更要承担起对自我社区的社会责任感,去考虑到今天自己的选择可以如何让未来的每一个自我也都获得满足。比如当下的你不应该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因为这会让每一个未来的你都感到痛苦,或者当下的自己不应该贪图享乐,因为会让未来的许多自己都付出代价。 有追求和梦想当然是好的,但是它不应该成为让你忽视每一个当下的理由。在自我这个社区里,每一个成员都同等重要,你能以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你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充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