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雄权思想的黑色幽默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最近碰巧在读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书,虽说久仰《奇爱博士》大名,但却偶然在一个平凡的下午看的,看完突然觉得《奇爱博士》中很多内容都印证着对现代性的批判观点。姑且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影片剧情不复杂,背景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一将军Ripper(下文简称将军R)擅作主张启动了R计划,派一批运载了核弹头的飞机对俄国军事基地发动攻击,由于R计划作为应急计划,给飞机通讯频道进行了加密,因此只有将军R本人能够联系得上飞机。在指挥室开会的美国总统知道该消息之后,一方面让军队派人前往将军R所在地,另一方面,正好俄国大使访问,通过他电话联系上俄国总理Kissoff,希望俄国总理能妥善解决此事,不料这引出了一项惊天的计划"The doomsday machine",该计划即我们熟知的核威慑——通过核武器的恐怖实力让敌方不敢发动战争,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不过在影片中,这项计划一旦被触发(譬如某基地被空袭),是完全由机器执行的,无法通过人为干预进行取消。美国总统此刻慌了神,好在军队突破了R将军基地的防御,虽然将军R本人饮弹自尽,但他手下上校Mandrake破译了飞机通讯频道密码。剧情的再一次反转则出现在执行任务的一艘飞机上,由于俄国导弹拦截破坏了飞机通讯机器,所以该飞机没有收到总部发送的撤退指令,虽然飞机已经状况不佳,机长抱着"不能白跑一趟"的想法,驾驶飞机前往最近的俄军据点投放弹头。而在指挥室内,众人知道事情恐怕无法挽回,作为科学家代表的奇爱博士已经开始向高层军官们描绘核爆后的"美好图景":将本国精英保存在深矿井下,筛选过程全部由电脑完成;核技术提供能源,温室培育植物,还能饲养牲畜;通过控制低男女比例(譬如男:女=1:10)和繁殖技术,只需要20年左右时间就能达到核爆前的国民生产总值水平。影片最后以奇爱博士从轮椅站起,一团冉冉升起的蘑菇云结束。
这部电影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譬如影片开始的飞机空中加油片段,两架飞机在摇晃中不断对准和插入的画面已经点名影片的两个内核:战争与性欲望。还有将军R的加密代码POE,既是"Peace of Earth"的缩写,也是"Purity of Essence"(精髓的纯净)的缩写。在这部电影中,战争和性欲望构成了一对贯穿始终的张力,战争提供严肃、集体的悲剧性,而性欲望则提供肤浅、个体的喜剧性,两者的如影随形构成了这部作品最吸引人的风格——荒诞的黑色幽默。更有趣的点在于,战争的触发乃至"我如何爱上核弹",直接地来源于性欲望的压抑:将军R坚信饮用水氟化是最恐怖的共产主义阴谋,氟化的水和食物会污染一个男人宝贵的"体液",而这一理论的来源竟是他根深蒂固的性障碍让他将交配看作是"女性偷取男性的精髓";结尾指挥室的将军Turgidson(简称将军T)在听闻奇爱博士关于废除一夫一妻制的描述以后,两眼放光的他立马向总统提议立马开启与苏联进行矿井数量上的竞争。而另一方面,性欲望的压抑,又总无法和战争划清界限:将军T本想和女人欢度今宵,却不得不受总统的号召参加会议,而会议中接入的女伴来电,更是毫不遮掩地表明他内心的性饥渴;机长在清点救生包物资时看到"一包避孕套,三支口红和三对尼龙袜"忍不住评论到"天哪,这些都够在拉斯维加斯过个痛快的周末了"。某种意义上,这部电影从头至尾讲的就是以关于性压抑最终得以释放为动机,核弹战争为背景的故事。如果只把《奇爱博士》当作反战片来看,少的可不只是一半的乐趣。
点明影片的两个内核,接下来问题就落在了二者的关系身上,是什么让性欲望能够直接导向战争?又是什么,能够如副标题所说,促使"我学会停止担忧,转而爱上核弹"?在我看来,现代性和雄权文化是这现象背后之根本。先谈现代性。何谓现代性?就我目前的理解,从思想史角度来说,现代性就是自从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权意识、世俗化价值的普及逐渐形成的一套强调体系、理性、进步论、宏大叙事等等强调中心和主体化思想的意识形态。毫无疑问,现代性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是翻天覆地、脱胎换骨的,以现代性为思想后盾的科技几乎重塑了整个人类社会,在给人带来极大的物质享受的同时,现代性也暗地为之后的两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而后现代性,就是针对现代性的理性、进步论和人类中心主义等日渐暴露的弊端进行的全面清算和反思。在影片中,我们会发现,作为政客,代表广大群众利益的美国总统,在奇爱博士滔滔不绝的科学理性布道下毫无抵抗能力,人类生活的幸福被优生学、国民生产总值和矿井数量直接量化,这样听起来,好像核弹也不是那么令人忧虑,反而看上去有些可爱了。而更令人恐惧和哑然的是,所谓的"The doomsday machine"计划,居然将人类命运完全维系到机器身上。这一切都要拜现代性中的工具理性所赐,人类依赖理性制造工具改善生活,教人精于算计的理性却也同时禁锢了人们爱、同情的本能和良知。这便是人的异化,在冷战阴影笼罩下,这种异化变得更为严重:听从命令的美军士兵自相残杀,宁可自杀也绝不透露密码的将军R,咆哮着想将苏俄死对头埋葬而草菅人命的将军T。现代性的阴暗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另一部分则是雄权思想,整部影片只有两个地方出现过女性,即将军T在房间的时候,以及将军T在开会时女伴的来电,可即使是这仅有两处出现,女性都只是在充当传话筒和男性的欲望客体。如果你说,"战争本来就是男人的事情",那么这正是我将要批判之处,事实上,现代性所带来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工具理性,背后都可以看作是雄权思想(之所以取"雄权思想"一词,是为了规避男女性别问题的无休止争辩,含义是雄性力量主导的思想),在我看来,雄权思想的本质就是征服,征服女性、征服弱者、征服自然乃至征服自己。征服是让自己生存,能够更多更快地繁殖,征服也可以只是为了快感,为了尊严。构成雄权思想的雄性力量,正如"雄"字所代表的那样,是刚强、奔放、狂野,是嘴,是爪,是阳具,是力比多,是猎人,是君主,是一切直立尖锐之物,是太阳。雄性力量并非贬义,但以雄性力量主导的雄权思想是绝对的灾难,雄权思想往往和零和博弈结伴而行,在零和博弈中胜者的获利必然伴随着败者的失利,冷战思维就是雄权思想的突出代表。我们看电影中,冷战思维已经渗透到将军T脑髓中,他渴望打败苏联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他崇拜绝对的力量,听到俄国大使介绍The doomsday machine时说"真希望我们也有一台";他一心只想赢得胜利,为此一两千万人员伤亡时可以接受的;他渴望性交,尤其是听到男女比例变化后急促的呼吸和眨眼,更是透露着他的野心勃勃。在雄权主义者眼中,征服是唯一的目的,而任何与征服目标相背或无关的事情都是阻碍与异己,需要消灭和排除;一切与征服目标相符的事情都是助力,需要利用。因为雄权思想而钻牛角尖,进而铸成大错,这种事情想必不只是发生在电影里吧。在我看来,雄性力量必须要有雌性力量的调和,至于雌性力量和二者的交融调和,还是留到以后再说吧。
片名取"奇爱博士",并不是因为他的戏份有多重,而是因为奇爱博士,作为科学的化身和纳粹的"借尸还魂",他身上浓缩着核弹真正具有的恐惧意义和"美好"意义,他最后从轮椅上站起,右手举起大喊的那句话,宣布着一场旧噩梦的"复辟"。
也是影片的最后,我们迎来了核弹的爆炸,The doomsday machine会让人类进入"矿井社会"吗?总统、将军T和奇爱博士又会如何应对之后的挑战和危机呢?其实真的蛮期待这部电影的续集,但就影片的教育意义来说,留白是最好的选择。就让奇爱博士作为一口警钟永远地挂在人类头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