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的父老乡亲

《盲山》
习惯于在这种非虚构的作品中找“改编自**小说”然后自欺一把,好显得不那么震撼!
看完这部,没有去找,因为我知道这样的事直到现在还在发生——可以从四周的新闻、报刊得到佐证。
说的是1990年代发生在陕西汉中地区的一件事情,女大学生白雪梅被拐卖到山区一农民黄德贵家为妻,想尽千方百计逃出来未果,最后天降神兵被公安营救的故事。简直就是一篇陈述性作品,有点类同于“法制在线”的报道,甚至没有“寻情记”中的煽情。
看完,在想两个问题:
一、如果是你,怎么办?
版本1:白雪梅利用女大学生渊博的学识、黄老师的好感以及根本无法逃出的现实,忍辱负重、委曲求全,逐步取得黄德贵家人的信任,继而取得村委会的支持,当上了一名光荣的民办教师。同时,自身的活动空间放大,一年后以上镇上购教材为名伺机逃出,回到家中。找了一份好工作,当经济上的困难走出来之后,找到了人贩子并将其绳之以法。这一切办完后,她想起汉中山区的贫困,毅然的走回山区,为山区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山区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农业,带领山区人民走出贫困,最后终于得到乡亲们的认可,也顺利地和黄老师结为连理。同时还获得了五一劳动奖章。——简直是激动人心。——那么,这算是一部励志片!
版本2:白雪梅无法接受山区愚昧落后的生活以及黄德贵家人的折磨,在一次河边洗衣的过程中成功自杀,用死来捍卫自己的尊严。来抗拒这个对自己不公平的社会。——那么,这是一部悲剧。
版本3:白雪梅被迫生子之后,因无法忍受黄德贵,终于趁黄德贵疏忽时将其杀死,同时自杀。两老孤零零的抚育小子长大,一辈子没有走出大山。然后,替孙子又买房媳妇,继续黄德贵的生活。——那么,我不知道这是算什么片。
版本4:白雪梅在小卖部牺牲自己获得了的50元钱,到达镇上,买了邮票寄出自己准备好的求救信,虽被黄德贵抓回,但公安人员与村民斗智斗勇,终于被成功解救出来。——这是法制报道。
......
二、为什么会这样?
买妻现象存在已久,没钱的山区买城里的或其它地方的拐卖妇女,有钱的城里买越南的MM而不拐卖。抑或者不买而以利益交换获取婚姻。现代看来不是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这种情况的存在就有其发生发展的原因。
黄德贵是坏人吗?除了当光棍时候因为晚上精力过剩打打麻将、有些大男子主义外,基本保持了一个淳朴农民的本色。全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算是勤俭持家吧。这样的人却娶不到一房老婆?你注意到没,村里没有几个本村的年轻女娃,她们去哪儿了——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力吧——联想到今年春运广州火车站那句“死都要回家”吼声,因地域经济不平衡所造成的这种贫富分化,同时社会没有肩负起消除或弱化这种分化影响的作用,仅仅靠法律的强制或者道德能够消失吗?因为这种分化,造成了买卖人口中的买方市场,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驱动,就会有人对着法律来做这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如《盲井》中唐朝阳和宋金明,你说应该不应该?其实没有应该与否,只有利益。应该与否是酒足饭饱之后思考和考虑的事情,就如同我现在虽未饱暖到那一步但是有闲来写blog。但是,中国又有多大比例的人能做到这样呢?
想起昨晚看的南周上的一篇《日本人来中国“下乡”》,对于准备来中国协力的小林顺子来说,中国“仅仅还是北京的高楼大厦和四处林立的吊车。”而对于来中国协力已经有一年多时间的酒井顺子来说:“
一提到中国,不再是北京和上海”,我们不仅仅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生活,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忘记这片土地上同样养育着我们的父老乡亲。
source:http://hi.baidu.com/vinjun/blog/item/2d3635fafb2e391aa8d311c9.html
习惯于在这种非虚构的作品中找“改编自**小说”然后自欺一把,好显得不那么震撼!
看完这部,没有去找,因为我知道这样的事直到现在还在发生——可以从四周的新闻、报刊得到佐证。
说的是1990年代发生在陕西汉中地区的一件事情,女大学生白雪梅被拐卖到山区一农民黄德贵家为妻,想尽千方百计逃出来未果,最后天降神兵被公安营救的故事。简直就是一篇陈述性作品,有点类同于“法制在线”的报道,甚至没有“寻情记”中的煽情。
看完,在想两个问题:
一、如果是你,怎么办?
版本1:白雪梅利用女大学生渊博的学识、黄老师的好感以及根本无法逃出的现实,忍辱负重、委曲求全,逐步取得黄德贵家人的信任,继而取得村委会的支持,当上了一名光荣的民办教师。同时,自身的活动空间放大,一年后以上镇上购教材为名伺机逃出,回到家中。找了一份好工作,当经济上的困难走出来之后,找到了人贩子并将其绳之以法。这一切办完后,她想起汉中山区的贫困,毅然的走回山区,为山区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山区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农业,带领山区人民走出贫困,最后终于得到乡亲们的认可,也顺利地和黄老师结为连理。同时还获得了五一劳动奖章。——简直是激动人心。——那么,这算是一部励志片!
版本2:白雪梅无法接受山区愚昧落后的生活以及黄德贵家人的折磨,在一次河边洗衣的过程中成功自杀,用死来捍卫自己的尊严。来抗拒这个对自己不公平的社会。——那么,这是一部悲剧。
版本3:白雪梅被迫生子之后,因无法忍受黄德贵,终于趁黄德贵疏忽时将其杀死,同时自杀。两老孤零零的抚育小子长大,一辈子没有走出大山。然后,替孙子又买房媳妇,继续黄德贵的生活。——那么,我不知道这是算什么片。
版本4:白雪梅在小卖部牺牲自己获得了的50元钱,到达镇上,买了邮票寄出自己准备好的求救信,虽被黄德贵抓回,但公安人员与村民斗智斗勇,终于被成功解救出来。——这是法制报道。
......
二、为什么会这样?
买妻现象存在已久,没钱的山区买城里的或其它地方的拐卖妇女,有钱的城里买越南的MM而不拐卖。抑或者不买而以利益交换获取婚姻。现代看来不是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这种情况的存在就有其发生发展的原因。
黄德贵是坏人吗?除了当光棍时候因为晚上精力过剩打打麻将、有些大男子主义外,基本保持了一个淳朴农民的本色。全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算是勤俭持家吧。这样的人却娶不到一房老婆?你注意到没,村里没有几个本村的年轻女娃,她们去哪儿了——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力吧——联想到今年春运广州火车站那句“死都要回家”吼声,因地域经济不平衡所造成的这种贫富分化,同时社会没有肩负起消除或弱化这种分化影响的作用,仅仅靠法律的强制或者道德能够消失吗?因为这种分化,造成了买卖人口中的买方市场,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驱动,就会有人对着法律来做这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如《盲井》中唐朝阳和宋金明,你说应该不应该?其实没有应该与否,只有利益。应该与否是酒足饭饱之后思考和考虑的事情,就如同我现在虽未饱暖到那一步但是有闲来写blog。但是,中国又有多大比例的人能做到这样呢?
想起昨晚看的南周上的一篇《日本人来中国“下乡”》,对于准备来中国协力的小林顺子来说,中国“仅仅还是北京的高楼大厦和四处林立的吊车。”而对于来中国协力已经有一年多时间的酒井顺子来说:“
一提到中国,不再是北京和上海”,我们不仅仅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生活,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忘记这片土地上同样养育着我们的父老乡亲。
source:http://hi.baidu.com/vinjun/blog/item/2d3635fafb2e391aa8d311c9.html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