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所过之处,不缺猪的身影

《一点就到家》本身而言是一部不好不坏的电影,什么都想说但什么都没说好,它上映时在同时段几部片子中竞争力不算强,因此被大部分观众和影评匆匆忽略,但这也让它留了一丝危险——没有经过充分的批判,这部电影的故事蒙太奇很可能让现实中的创业者观看后被鸡血,而创业者最需警惕的恰恰是鸡血。
虽然笔者是个普通打工人,和创业八竿子打不着,但这些年也没少接触现实的创业故事,大部分充满焦虑和幻想,借着这部电影,班门弄斧一下创业相关的几件事:
连卖菜阿姨都知道的tips就已经不是tips
《一点就到家》开始就提到“风口“,众所周知这个经济现象词汇红了好多年,但”风口“形成之后,同样众所周知,待带飞的创业猪在风所过之处,一字排开。
“风口“形成之前,是更早前热门的经济现象词汇——”蓝海“。发现一片”蓝海“,成本可能只需要好眼光,电影中,刘昊然计算潜在的 “大爷”、“大妈”客户时那套,和很多创业者计算潜在市场的兴奋一样,但开发一片”蓝海“,最需要的是”成本“,而所有嗷嗷待飞的猪最缺的也是成本。
所谓“第一桶金“是指最难赚的那笔本钱
《一点就到家》里刘昊然多次创业失败,最后一次赔光了近百万,按照他在戏中的年龄设定,赔意味的不光是亏损本钱,更可能是背上负债,他的企图自杀和失眠也因此说通了。他一文不名,遇到存够钱创业的彭昱畅,确实最多当个顾问,不可能成为能分红的合伙人。电影中,三个年轻人研制的普洱咖啡收到大财团的收购合同多少天荒夜谈,他们什么时候拿出钱注册过自己的公司?
永远提前搞清楚政策和资源
假设创业者辛苦赚到了创业资金,准备大干一场,却总是发现摆在面前的现实很骨感,这可能和他们没有提前做好相关政策法规和资源规则的功课有关。一个创业者可能在做创业计划时拍胸口说要租下一块地兴办厂房,结果投入前期后才发现土地分国有、集体所有,地上分所有权、使用权,什么地块可选址办厂,要依据什么程序,自己一头雾水。这是社会太不理想呢,还是理想太不社会呢?
对自己脚下的热土“守土有责”
当然,有不少成功的创业者通过聪明肯干赚到了人生的第N桶金,他们中也有在成功后迷茫的——找不到工作真正的意义。《一点就到家》开篇,刘昊然说自己专一只爱钱,但其实他也说自己想做出来的事情能改变世界。这能成为当下很多年轻人的写照。赚钱到底怎么能同时有意义?在《一点就到家》里,彭昱畅三人在云南小乡村创业其实是能向两者兼得的方向努力的:把便利的生活方式带到乡村、为乡村年轻人提供本地的就业机会、进而缓解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可惜电影在这方面探讨的不多。
电影最后的动画里,三个创业年轻人被“创业猪”带着乘风上天,努力者事竟成的寓意固然是好,但未经充分理智准备和风险预测的创业行动却是我们应该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