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被收获前成熟起来了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7.0
大卫·霍姆活在三重世界里,过去的世界、现实的世界与死灵的世界。这三者之间如何穿梭,属于电影的剪辑选择是闪回,镜内特效是双重曝光,都是对这种语言极其成功的应用。与同期默片相比,配乐和调色对于情绪与环境的表现也非常精确。但本质上帮助这个故事的技术还是来自戏剧,类似是五幕的结构,故事的设计套路也来自尤金·奥尼尔那一派剧作模式,“角色的性格中必然潜藏着陈年往事,当前发生的事就是去逼他回忆整个前史,真相大白后便可被救赎或是毁灭”。全都是没有任何纵深可言的二维调度,营造的舞台感令人无法沉浸,比如墓地或酒馆聊天时三个人面对观众位置而坐的姿势,还蛮让人出戏。哪怕是那个经典的、被《闪灵》继承的长斧劈门,都没有出现很好的空间表现,景别和角度有些贫乏。临终前的仰望与狂呼尽管后来被伯格曼学去,仍具备一种话剧演员站桌子吃人的浮夸之势。当然,并不是在说电影模仿话剧就一定不好,只是目前个人喜好上相对排斥像舞台一样的影片。
死神的形象承前启后,镰刀斗篷从不露脸,再加上辆幽灵马车;而这个关于死亡的游戏规则在当时颇具想象力,所谓的神仅仅是个车夫而已,在任期间受尽磨炼,甚至还是撞时间碰运气的继任制。农历也把岁底叫年关,猛兽吃人,不知道是否关于死亡的设定尽作巧合。结尾有些意外,首先在于没有照顾修女的视角,她作为最后唯一死去的人,魂归何处。圣母姿态还是让我觉得非常有启迪性,从没有哪一瞬间比这一瞬间更爱他,活着时也从未有哪天比临终前更备这种净化恶人的使命感。大卫的死而复生是高潮点,他的祈求得来了响应,他会变成好人后再行赴死,点明题眼那句让我在灵魂被收获前成熟起来;对于他来说,活着一定还是比死去要辛苦,正如每个人那样。然而,即使抛开违反死神继承规则这件事不谈,大卫的忏悔和妻子的原谅都不够真诚,又十分突兀:谁会相信一个醉鬼在清醒时许下的承诺呢?
叠化刚出现时是我最惊喜的时刻,死神把人搬上马车,无比安静。总体来说,依然是其影史成就和我的喜爱程度无甚相关的一次观影体验。往未来看,这部影片中显影最多的是英格玛·伯格曼,我们看见了《野草莓》,看见了《处女泉》,看见了《第七封印》。而往过去看,能够意识到的是——狄更斯果真当得起这世上电影人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