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奇旅对于生活意义的探讨

皮克斯的《心灵奇旅》真是融合了趣味性和哲学思考的典范,在国产动画还在故事性中苦苦探索,试图把故事讲得更精彩、更有趣,做到整体的逻辑自洽时,心灵奇旅已经在此之上,通过并不复杂的故事,以小见大,探讨了意识世界与现实世界、生活的意义和本质这些宏大的主题了。其实在生死世界来回穿梭的故事并不罕见,但在动画电影中做到有趣又引人深思,看完还能给予人以无限的思考,就体现了皮克斯的高水准了。
在场景的刻画上,现实和意识两个世界拥有截然不同的画风,现实是三维的、立体的,意识世界更加抽象,场景转换时以黑色为主背景,同时加入了各种平面几何元素和时髦的量子概念,镜头拉远时,让人感觉到所处世界的广阔和无垠。我很喜欢的画面还有一个,就是去往生之彼岸的的太空阶梯,镜头由暗转亮,简单的黑与白营造出星河璀璨的感觉。现实世界没有真正的圆形,它只存在于抽象的理念世界中,我想这也是后者为什么有这么多简单线条的原因,而且看多了各种渲染精致的3D动画,出现这种生动丰富的线条,反而有出其不意的新奇感。
想到这几年国产动画中的哪吒、白蛇缘起还有今年的姜子牙,画面和技术已经并不是短板,但在故事主题方面,都有明显的善恶相争,需要最终正义方击败反派boss,美好战胜邪恶、信念战胜命运才能使主题得以升华。尽管像哪吒已经是近几年国产动画的佼佼者,但是那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网文风台词,确实拉低了整体的水准。对于反抗命运的表达可以有很多种,我能够理解为了更高的票房,在关键场景需要去迎合观众情绪,然而伟大的作品都是情感克制的,在戏剧冲突达到最高潮时,如何平衡张力不够和过多真是门精巧的艺术。
回到心灵之旅上来,我觉得最厉害的点在于其主题的哲学性,到底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命运呢?主角作为未成名的爵士钢琴家,好不容易就要实现梦想,却不幸意外死亡,在意识世界遇到了千年不肯出生为人的22号。生活是由一个个从小到大的目标构成的吗?那么为什么意识之海里,过于沉醉的人反而迷失了自我?当达到了目标,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后,为什么主角会有失落感呢?我想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人生总是充满了意外,甚至死亡也会突然降临,如果将生活的价值完全依附于明确的事物和目标,达成之后激励式的幸福只会像短暂的焰火转瞬即逝,为了获得快乐只能去不断得去追寻下一个,当过于执着时,反而容易在道路上迷失本意和自我。在生活中去体验、去感受,和身边的人交谈,观察秋天树叶的荣枯、让种子随风缓缓飘落到手掌,而不是为目标所累,遮蔽对生活中其他事物的感受,这样哪怕死亡将近,心中也不会充满愤怒和不甘。22号在徘徊上千年后,也只有体会到生命是值得去经历时,才会选择投身成人,感悟它的火花正是对生活本身的信念。
“我们的楚河不流入任何湖海大川。这条河在沙漠中结束生命!一条河,不汇入任何水域,把自己最好的水和最好的动力就那么一路分送给萍水相逢的朋友们——这岂不是我们囚犯生活的写照!我们注定什么也干不成,注定只能背着恶名从这个世界悄然消失,但我们所有最好的东西,犹如我们还没有干涸的一片水面,我们所留下的全部纪念就是通过见面、交谈、帮助这类方式互相捧给对方的一掬水。”索尔仁尼琴在《癌症楼》的这段话应该是电影的一个很好的注解了,希望再过几年,国产动画电影也可以出现这么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