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写的

这部电影是带着光环来到我面前的,它带着“经典”的头衔和奥黛丽·赫本。但是我看它的时候,发现我曾经认为赫本美颜盛世是因为她长相东方,但那是因为我只看过几张黑白照片,事实上她长得很西方;剧情也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就是个“so called stereotypes of 老电影”,大概就是一个叫醒做梦的(其实是太现实)小女孩让她认清现实(其实是不要拜金追求爱情)最终获得爱情的故事。整部我最喜欢的地方大概就是那个“mr.Yunioshi”。我大概是很平静地看下来,却又很舒服,《moon river》那首歌啊,怎么能不舒服呢,我第一次感觉到这部电影的crush就是赫本坐在窗口弹尤克里里唱歌的时候了,这里有点儿烂大街,但其实我真正心动的是她唱完抬起头,对扒着窗户看的男主说“hi”的时候,仰着西方人特有的嘴角,我才真正地知道了赫本的美。从头到尾,它那自带滤镜似的画质,有点浮夸的场景和剧情,还有最后讲的纯真大道理,都透漏着一种“似真似幻”的气质,不知道大道理是不是适合真正的生活,不知道有多少程度的戏剧化,都是那么模模糊糊的,这是时代的距离给我带来的迷蒙,anyway这是第一次认识到的老电影的美。
这个小作文有点受影响,我觉得女主的故事和最后醍醐灌顶用的台词很说得通,最后的结局也是挺顺的,还有点像迪士尼公主故事,小女孩大道理加一个我们期待中的结局,很浅薄像森林中小鹿伸舌头就见底了的清澈小溪,周围有点迷雾缭绕也只是因为画质罢了。
其实还有一个地儿是那只没有名字的猫的运用,很巧妙了。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