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点就到家》的一些想法(吐槽)

国庆档的3部电影,除了《姜子牙》风格清奇,立意清奇,而这部电影和《我和我的家乡》很像,基本上都算是弘扬主旋律的作品。
故事讲的很好,主题涉及到了打工,电商,农村留守老人,精准扶贫,年轻人回家乡创业,互联网寡头基本时下热门的问题都过了一遍。能把所有的主题串联起来,故事讲的有条不紊,最后作为国庆献礼片,还能用大团圆的方式收场,足以见导演的功力(话说陈可辛也是这部电影的监制)
可是,这一切都太理想化了。生活不会像电影一样,远比所有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来的狗血的多。万一三个人创业,不巧碰上类似今年的疫情,会怎么样。作为一个HR,已经见过太多因为疫情倒闭的创业公司,甚至有人因此负债破产,不稀罕。生活中像这样的三个人能聚在一起做一番事业的概率有多大呢,太小了。
再谈互联网寡头,互联网发展至今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寡头态势形成也不是一天两天。毫无背景的创业公司,拿什么去和这些大公司硬刚,结局无非两种,被收购或被碾压。互联网作为时下热门行业,多少人眼热想分这一杯羹,就连传统行业,也在搞什么互联网➕积极寻求转型。蛋糕就那么大,分的人多了,自然到手的就少了。资本能允许吗?可能坐视不理任由自己的竞争对手做大吗?不可能。像影片里收购的操作这只是很普遍很常规的操作。至于那些上不了台面恶心的操作多了去了,你能怎么办?你什么都做不了。资本为王,生活就是这般残忍,你我都是这其中渺小的一员。
至于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为家乡做贡献。想法很好,如果有人这么做了,我佩服他。扪心自问,自己做不到。我的家乡是二线城市,也算农村,家乡老人很多,年轻人都在外面。为什么我不愿意回去呢,因为工资低,城市的基础设施又差,想看个电影找电影院都很困难。家乡都是老人,和他们生活习惯也不一样。老年人九十点就睡了,对于年轻人来说夜生活才刚开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后如果有能力,我也愿意为家乡做贡献捐款什么的,也会常回去看看老人,但我不会选择在家乡工作。
电影很好,生活也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