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观后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2020年10月2日,我在外地出差,没能与家人团聚过中秋节,情感有些敏感,看了《姜子牙》觉得有些东西不吐不快,当然也只是普通人的有感:
《姜子牙》片中没有儿时的童真、少时的叛逆、青年的励志、中年的奋斗及老年的祥和。用普通的动画片来定义我觉得是不合适的。换句话说它的观众面不是面向儿童青少年的。看后有一些概括的家国情怀,有一些深层的善恶思考,这些显然不是让小朋友去理解的,我觉得这也是目前影评中呈现严重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首先来说说我理解的家国情怀,还记得当时我在备战高考时,有一道议论文题目,具体是什么有些记不清了,但是大致内容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从大的方面讲,要给世间带来和平、安宁,牺牲一个小九,来成全天下,这是成天下安宁之大事,不拘泥小九一人之小节,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个别的牺牲,哪有天下的太平。但从小九的层面出发,又有多少人甘愿成为不拘的小节,来成就大义。我有些不敢往下想了,因为现在的幸福安康生活正式由千千万牺牲小我的革命先烈,浴血奋斗,甘愿牺牲自我,为我们这些后来人打下来的,这是革命的大无畏,是今天美好生活的基石,不能忘也不敢妄,在片中最后部分姜子牙打碎天梯,也要还世间以真相,正印证了这一点。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有些矛盾,对应现今的社会,到底作为普通百姓应该如何:是做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或是说变革者)即使牺牲自我也要还天下之大公;还是做社会的发展的维护者,就想雷锋说的,我要做一个普通螺丝钉。我觉得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想法。作为观后感,我无权要求每个人都去选择,但给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下面再来说说善恶,对于九尾,无论是由于她的贪,导致了她的恶,还是受师尊的引诱,这些我们不谈,暂且认为她是这世间的恶,解决它就可以给这世界带来平和,但宿命锁将她和小九连在了一起。从片中,我认为小九是善良的,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取舍。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或电视剧),里面有一个桥段:一个和尚在庙里的树下捡到一只因饥饿而奄奄一息的鸟,和尚第一反应是抓一只虫子,去救这只鸟,我相信这也是如今大多数人的想法,但当和尚左手拿鸟,右手抓虫,正要救这只小鸟时,他想起了师父的一句话,“众生平等”,对于鸟而言,杀死虫子,救活小鸟是在行善,但对于虫子而言,按终生平等来说,杀死它这是在作恶,这与佛法中的行善积德又矛盾了,当然电影中和尚最终的选择是给鸟喂虫子吃。今天看了《姜子牙》,突然想起了儿时的电影,我想说的不是,行善和作恶,而是理性认识自己,遵从本心,不能有不切实际的妄念,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因为每件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没有两全其美的说法,如何选择,我想片中姜子牙最后的选择,给出了答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感觉有些跑题了,我想说的是《姜子牙》带给我的思考,不是欢快的一家亲,它有一些更深层次的想法,它更适合成年人观看,但不能用传统动画片的概念去理解,那就狭隘了,斯以为,对于小孩来说《哪吒》更好看,更有意义,对于成年人来说《姜子牙》是值得细细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