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不错 略有遗憾

我小时候开始看排球的时候中国女排已经逐渐进入了第一次的至暗时刻,但是全国的女排风潮当时相当浓烈。我出生在兵工厂大院,六七岁的时候早晨四五点陪着爸妈去练排球,全厂区以车间为单位一年2次排球比赛争夺相当的激烈。看完电影我回家还特地向我妈证实了当年因为争夺练习场地曾发生多次对骂事件,甚至之后多年不跟对方讲话。
我没有亲眼看过郎平那波中国女排打球,所以我不太能解释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袁伟民那句:向世界证明,中国人,行的。也许是个太大的包袱,但我妈说:老女排的练习条件 身体条件有多差你们不明白也不会有概念。他们不是赢得了比赛,而是赢得了尊重。中国人太想证明自己,证明自己已经站起来了,不再是那个积弱缠身的中国,不再是那个只能陪跑领奖台的中国。所以他们那一代人都愿意为了那句中国人行的而拼命。14亿人民将希望寄托给了十几个姑娘,他们用命用时间,透支未来,透支自己给全国人民带去了新的凝聚力,向全世界要来了尊重。
说回电影本身,整体讲了两个故事,老女排的部分拍的非常好,受伤的细节,情绪的煽动,陈可辛都做的非常好。这段的情绪渲染我从中确实的感受到了时代感。年轻演员将当时的感觉还原的非常好。第二段以陈忠为牵引,将郎平顶着压力带队夺冠的过程诠释的很明白,但遗憾恰恰来源于此,实话说,电影本身应该是传记类的,可是我没看明白那支问题多多的中国女排是怎么突然战胜了巴西?靠战术和鸡汤吗?我不知道是剪辑的问题还是时长的问题。蜕变都要有一个过程,打巴西前一晚上开小会就全体升级了?张常宁卧推120kg,惠若琪两次心脏手术,徐云丽双膝韧带重伤,朱婷克服了什么样的困难。郎平问他们爱排球吗?。这些都应该是一个很好地交代,可是没有看到交代。我的遗憾就来源于此,老女排的成功有迹可循,新女排明明也经历了地狱般的磨砺,电影缺失了这个部分。故事讲的很好,煽情做的很好,慢动作,定格镜头都很好,却唯独忘了告诉现在的年轻人,成为世界第一成为冠军到底要付出什么代价,没有这个部分,就只是一个煽情的电影。激励我们前进的那股气势我只从老女排那一段感受到了,新女排相比较在这部分的渲染上弱了很多。甚至在新女排的比赛期间,我还听到了周围的笑声...
我看评论说黄渤演的中庸,我觉得有些片面,黄渤全片的出场镜头我没细数,但觉得还没彭昱畅多,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我认为已经相当不错了。我不知道别人需不需要女排,我需要。眼神状态和感情起伏黄渤都做的足够好。
总结来说,我觉得评论区有位大神说得对,这片子不能以挑剔的眼光去看,作为宣传传记电影还是非常不错的。给00后得孩子们看看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