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还是写意,一场混乱的群像戏。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不是一个喜欢这类电影的人,原因不是所谓的不爱国,而是这类电影拍得好的话真的让人很压抑很沉重!自从看了1942之后我就很少再碰此类电影了,就像连诺兰的敦刻尔克我都没敢看(本人诺粉)。
关于剧情和相关历史我就不讨论了,大家写的影评够多了,里面还有查文献写的很靠谱的。
我懒,没放图,只是分享一些个人心得及看法(电影中的历史问题我就不谈了):
1 亚洲第一部imax拍摄,投资5个多亿,如果电影内核不是爱国情怀,华谊敢在疫情期间搞这么大个赌注吗,上映时间也刚好是疫情结束影院复苏之际。但确实是得益于大投资,这部电影镜头画面感转场包括租界的繁华都没得说。
2 谈谈主要矛盾,片中无中流砥柱的男主,算是群像戏。然而,群像戏里每个角色的完成度不是很好。导演做到了每个角色个性鲜明,却没做到每个角色随着剧情发展个性变化过程的过渡及合理性。更像是把每个人物的镜头平行剪辑在一起,更像是写实。但是越真实的东西就代表着给导演表达的机会就越少就比如说个人情感:前一秒偷偷逃离大楼,路上被人叫了一句英雄之后,下一个镜头直接就是把枪对着还想要逃的同伴。。。你人物多镜头不够用也不能在这种地方留白啊!!!否则你要这个人物干嘛。。宁缺毋滥
3 针对剧情不合理性,我列举几点(那些不尊重历史的情节就不讨论了,毕竟有很多人看电影之前都没有做功课。)
让我难受的是:有一个场景是敌人向屋内扔毒气弹,屋内的人当然是有防毒面具就戴,没有就用尿将布打湿封住口鼻。里面有很人死是因为尿不出来???? 如果没有液体打湿布我也就忍了,楼下就是水池啊啊啊啊 有水还用现场小便?真的是活人也能被尿憋死hhhh。
还有就是到后面升国旗时面对敌人飞机扫射,我寻思着你把国旗插在地上不就好了,非得一群人围着将国旗举起来?死了一批,国旗还不能倒下一批继续去举着。。。
电影要结尾的时候,一个小女孩在河对面突然向士兵敬礼,于是本来排好队的士兵都站了起来,有的甚至离开队形去给小女孩回礼??? 小孩敬礼我不说刻意,但是离开队形去回礼就过分了把,而且是在晚上,河两岸这么远而且灯光不行。你就在人群中看见小女孩敬礼? 原谅我又跳戏了。。。
4 你问我哭了没,哭了,我泪点低。。。但是有时流着眼泪脑子却告诉我这情节不科学啊hhhh
5 都说悲剧结尾比喜剧更能使主题升华,好嘛管导来个留白hhh,这也无可厚非但也并无亮点。主旨除了单纯的烈士爱国,国人爱国热情迸发也没了啊,难道还能是批判国民政府的一出好戏么hhh
6 最后,这部电影是需要眼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