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全新的尝试,一场颠覆性的视听盛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写在开头,新的尝试确实无法像成熟体系那样成熟而老道,但颠覆性理解的本身,就足以被尊重和肯定。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是对电影乃至日常认知的颠覆,这可能是很多人说看不懂的原因。不过无妨,主旨很明确,片尾结局也有官方点明,懂个大概即可。至于其他一些情节和细节,由于诺兰对整个影片开放式的处理,如果喜欢的话,看完跟几个朋友探讨一下,会很有趣。 细聊之前做三点提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是时间钳式运动,诺兰这次用到的时间穿越不同于以往的平行世界论,而是在同一条时间线内,像钳子一样进行切入式穿越,一条由过去向现在正向发展,一条由未来向现在逆向发展,这个逆向是整个世界运动规律的逆向,而不是单纯的倒叙。这个所谓钳式运动贯穿整部影片,无论是小的剧情点还是大的故事梗概都被涵盖在内,观影时的混乱感也是这种不断的正反切换造成的。
二是同一个人物,再同一个场景中是会以不同的时间纬度多次出现的。这点观看时建议特别注意中段在空港被玻璃隔开的仓库中发生的那段剧情,那里做了很好的解释。大多数的穿越戏,一个场景中或明或暗会同时存在两个时间线的同一个角色,即一次穿越,但有几场相对高潮又不好理解的戏,是存在了两次穿越,既一个场景中同事存在三条时间线的同一个人,比如空港里的大老黑,比如最后决战的嫩牛五方。这点确实很绕,但也是最牛逼的。
三是逆向时间的表现,这点没法深究,因为确实是完全颠覆日常认知的东西,只是大概知道先有结果才有过程就好,包括弹痕的出现是要把打击物对到弹痕的位置上才有打击的过程,比如最后决战场景中通过爆炸残余物判断爆炸位置并进行躲避的剧情等等等等。
说回电影本身,一个字:屌!诺兰的设定太屌了,无论是钳式时间穿越,还是逆转时间的表现方式,还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呈现方式。都太超前太颠覆了。而且又能完整的表现出来,达到自圆其说,这个脑洞和补坑能力,实在太强了,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的概念和呈现方式,是当下很多人想不到或不能理解的。他帮助观者打开的不仅是视听上的新世界,更是思想上意识上的新世界,看透了琢磨透了,会给个人认知和想象空间的延展提供新的方向,虽然这个方向不一定对,但有了主观能动性的驱使和指导,万一以后实现了呢? 不过,这部电影同样存在了诸多缺点,而这些缺点很大限度上影响了受众和票房。
首先,叙事方式不亲民。大概是因为上映需要,片中舍弃了大量的背景介绍,情节铺垫以及核心剧情点的展开说明,剪辑上甚至简单粗暴的硬切了事,甚至连留白都没有,让观者硬性脑补,流畅度上非常不友好,如果能有个三四个小时的导演剪辑版,相信会更易懂更亲民。
其次,画面表现形式不亲民。由于时间逆流的表现形式太过新颖,观众一时间接受不了,同样有些大量的打斗和爆破画面,但逆转的表现形式完全没法让习惯了正向思维的观者get到爽点,只会觉得拍出这种效果好牛逼,然后没了,没有代入感(虽然最后大战那座大楼正反双向炸两次真的太牛逼,但单论视觉冲击力真的不够)
最后,情感不够饱满。诺兰的电影好,其中一点就是满含情绪,或者可以上升到满含人性,通过剧情画面和情感三方面冲击观者,再震撼的同时引发共鸣和思考,但信条里这点太缺了,就完全是一个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老套戏码,没有主观上的价值点输出,观者看完除了一头问号和高呼好屌外,没了,毕竟大多数影迷还是喜欢被动接受电影内的信息和情感而不是主动探索挖掘脑补,我花钱是想放松享受的,你给我讲两个半小时的前端物理猜想,就是再牛逼我也不想找罪受啊。所以大概率叫好不叫座吧。 如果你就是想放松享受,不带脑子的看一遍就完事儿了,别纠结太多。如果你想好好研究研究弄懂弄透,至少看两遍吧,票房告急,救救诺兰宝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