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眼睛比无邪更无害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正如片名,Come And See,这次观众不是旁观者,也不应以此自居,而是和主角Flyora一起来看。
影片开始,Flyora对战争是迷糊的,只是隐约觉得它令人振奋,就像游击队军官说的“就像夏令营”,他自愿要去前线,在母亲呼天抢地时,他却和年幼的妹妹们嬉笑做鬼脸。这个家庭的父亲是缺席的,后来Flyora偶然遇到让他假扮成孙子以试图保护他的老农,老农家中十多口人,也没有中年的父亲,父亲们都不在家里,他们可能都在前线,那时德军入侵苏联已经两年多了。
Flyora还是如愿加入了游击队,他们在水杉树林里唱歌集合合影,之后他就被勒令留下,把鞋子换给另一位老战友,可能因为他实在是太年幼了。心碎的他在树林乱走,遇到了因为爱人(游击队队长)离开而同样心碎的Glasha,他们破涕为笑,聊起天来。Glasha对他说,她想要爱人,想要孩子,她的移情让他们度过了轻松自在的短暂时光,只有时不时在空中盘旋的德军战机暗示着隐隐的不安。果然,地毯式空袭突然就发生了,他的腿受了伤,带着Glasha回到村庄。空无一人的村庄,空无一人的家,锅里变质的牛奶,到处嗡嗡的苍蝇。他起初还视而不见:妈妈一定是出去了。
他带着Glasha跑,去找他的母亲和妹妹们,Glasha在奔跑中瞥到房子背后扔满了尸体,她说不出话,直到和Flyora爬出寸步难行的沼泽,她才大吼:我看见她们了,她们都已经死了。他不愿相信,甚至对她恶言相向,大打出手。
幸存的村民聚集在这个岛上,他看到之前跟他捉迷藏,一直劝他不要在沙丘挖武器的老农,他全身被烧的很严重,躺在地上艰难地说,他们把汽油浇在我身上,我追他们,求他们杀了我,他们只是在笑。令人战栗的一幕。
关于德军对小镇的屠杀,片中有一段完整的呈现。
他们用喇叭高声喊着:德国是一个文明的国家...将对他们毕恭毕敬的村民们赶进仓库,说是要开会,然后将门反锁。德军让他们交出孩子,许诺他们这样就可以走了,没有人照做,Flyora从窗口爬了出来,被拎到一旁,一个女人被拽了出来,拖到车里,一个个炸弹被接连扔了进去,黑烟涌出,里面传来哭喊吼叫。无数的子弹射向仓库,一片火海,不绝于耳的哀嚎,不绝于耳的笑声,不绝于耳的狗叫和燃烧的噼啪声。Flyora没有被杀,因为他作为俘虏,德军需要和他合影,作为光荣的证据,就以那个熊熊大火燃烧的仓库作为背景,他们拿枪抵着惊惧呆滞的Flyora的脑门,神情倨傲,然后扔下他,说笑着走了。Flyora恍惚间看到旁边车里坐着一位德国女兵,她在慢悠悠地吃一只龙虾。有德国兵把一位半身不遂的老太太连人带床抬出来,邀请她观看这场屠杀的结局,调笑着:老奶奶,你还能在这里生孩子。然后他们涌向卡车,急切地想爬进去,那个被拽出来的女人被扔在车里,她在哀嚎。
这不是个例,在末尾时,屏幕上出现了黑底红字:二战期间,白俄境内628个村庄被彻底摧毁。
片中还出现了很多动物,和Flyora对视的德国军官的宠物懒猴,被踩碎的鸟蛋和雏鸟,奶牛临死前快速转动的眼珠,在森林和被毁的村庄中漫步的白鹤,作为死亡伏笔不停嗡嗡的苍蝇…他们和电影中的角色们一样不时直视镜头,见证着人类相残。
在德军被白俄人成功伏击抓住时,我忍不住想,他们会以牙还牙百般折磨那些成为战俘的德国人吗?他们会被法西斯的暴行同化吗?所幸没有,即使在那位欺骗苏联人留下小孩就能走的德国军官对着游击队和村民振振有词:“这就是战争,我们谁也不能责怪...有些民族是没有生存权利的,你们不配养育孩子,传播共产主义瘟疫的劣等民族...” 之后,那些德国兵被忍无可忍的白俄士兵利落扫射,本来想用来点燃他们的火把也被扔进了河里。他们还是选择了在复仇和声讨时保持住人性中那点光亮。正如《全金属外壳》末尾的那一枪,饱含着人性的体面和照顾。
本片最令人难忘的应该是最后,Flyora看到水塘中的希特勒肖像,那位宣称能带来自由的希特勒,他怒不可遏,对着画像,砰!画面变黑白,开始倒转,我们看到正在演说的希特勒,还是Flyora愤怒扭曲的脸,砰!和民众握手的希特勒,砰!检阅部队的希特勒,砰!签署慕尼黑协议的希特勒,砰砰砰...画面一下子慢了,屏幕上出现了希特勒幼时和他母亲的合照,妈妈眼睛的特写,黑白照也挡不住的清澈,Flyora也有妈妈,他妈妈的眼睛也无数次这样注视着他,镜头向下移动,妈妈怀里的小希特勒明眸无邪,比无邪还无害,Flyora的眼泪从衰老扭曲的脸庞滑落,再也打不出一颗子弹。
让历史倒带,杀死每一个希特勒,把他炮轰回到娘胎里,二战就不会发生了吗?也许不是,于是镜头一晃,大火还在熊熊燃烧。
前一天同样在2020俄国大师展看的《我是古巴》也有类似情节。革命前夕,古巴的进步学生埃里克授命刺杀一位政府军官,在他用来福枪成功瞄准之后,他停住了,那位大块头军官正在和他的孩子用餐,他快乐地逗孩子们玩,埃里克动摇了,继而放弃,他失魂落魄地逃离了现场,向战友忏悔:他和孩子们在一起,我真的杀不了他。讽刺的是,后来埃里克一众被警察围困在广场的时候,他手无寸铁,只能捡起地上的一块砖以卵击石,那位他不忍刺杀的军官面无表情漫不经心地抽着烟,向他开了好几枪。
回到电影结尾,伴随着莫扎特的安魂曲,白俄士兵在森林中行军。森林深处积着薄雪,冬天要来了,战争快要结束了吗?电影里的他们还不知道,只能向森林深处继续行进。
最近也看了《八佰》和《1917》,个人来说觉得很失望。顾影自怜,充满幻想,娱乐时代苍白平面的产物。是因为我们已经离过去太远以至于无法直视历史和置身其中的人了吗?可悲的是,现代的创作者这么去揣度过去困在战争里的人,这是我们的悲哀,也是故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