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恶的距离》,世人众生相,你是其中的谁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剧以一起无差别杀人案为引子,由这起悲剧展开与事件直接相关的人在事件发生之后的生活。从加害者到受害者,都以自己的方式在逃避现实,悲剧的阴影太重让人无法抽离,从新闻媒体到广大社会民众,每一个人都在急于发声,为爆点为热度为“正义”。还有一类人,人权律师王赦,主动掺和进去,只为寻求一个真相,只想找出事件发生的缘由,“赦”是赦免,减轻或免除刑罚,也可以是“十恶不赦”,王赦人如其名,一直在为那些看似十恶不赦的人找宽赦的理由,很理想主义,但与大众背离的理想注定要遭人唾骂,开头即被人波粪,王赦倒好像挺习以为常。
前期看得有点压抑,因为太真实,真实地让人以为自己就是剧中的一员,又太绝望,试图去探讨回答很多问题,但好像又都无解。精神病就等于杀人犯吗,畏而远之将精神病赶出自己的生活圈这个社会就安全了吗,杀人者的家属也有罪吗,媒体为抢头条跟踪曝光大肆报道是在伸张正义还是在传播恶行或者其实是杀人于无形,谁是恶,谁又是善,看剧的过程这些问题一直都萦绕在脑海中,也很好奇这部剧最终会给一个答案吗……
剧里没有主角光环,没有特别突出某一个角色,剧里人物角色身份时刻都在变化,受害者和加害者会身份互换,辩护律师会变成受害者,就像生活中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转换角色。
贾静雯饰演的宋乔安是受害者家属,因为对儿子的愧疚从此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靠酒精麻醉神经。李大芝——加害人妹妹,原本准备接受学长的告白,哥哥毫无征兆地犯案,被迫辍学,只有换个身份才敢继续面对社会。李大芝最不想遇到的应该就是受害者了,偏偏遇到了宋乔安,还是她的上级,李大芝真实身份被发现的时候,乔安派人跟踪,使李家人的住处被曝光,大芝父母被媒体围攻,刻意远离看似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破。看到李家父母戴着口罩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还要躲避媒体的镜头,这时候很难不怀疑乔安这么做有必要吗?
有受害者家属问,凭什么他们的家人死了而李家人却还活得好好的,可他们真的活得好吗,面店被迫关门,躲到远离人群的小渔岛,害怕被认出常年口罩遮面,皮肤已被口罩闷得溃烂也不敢取下。李晓文改名李大芝开始了新生活,却不敢面对任何人的关心接触,对外只能宣称父母双亡,改掉了名字但改变不了李晓明妹妹这个身份。受害者家属活在事件的阴影中,李家又何尝不是,大家都在指责李晓明,李家人也不知如何去面对自己的亲人就是犯下这起事件的凶手的事实,没有人想花二十年的时间培养一个杀人犯,为什么偏偏是李晓明犯下了这件事,没有人知道,李家人的痛苦并不比受害者家属少。这起悲剧中只有幸存者,但没有人是好好的。
事情或许让人绝望,生活得以继续因为还有人给我们希望。思悦、乔平和美媚就是这样的存在。
思悦出场就很正能量的模样,作为大芝的房东看到大芝常蓬头散发不愿见人的模样,给大芝夹上一个发卡,告诉她露出全脸要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美。刚开始会觉得思悦属于生活平静无波澜,因为没有经历才能这样一直鼓励别人,旁观者讲道理总是比较容易。直到思聪出现,从轻微的症状到做出过激行为,在媒体的报道渲染之下变成了人人惧而远之的精神病患者,没人相信一个人闯进幼儿园只为拍戏,手中摄影器材变成了凶器,摄影器材也是媒体会用到的工具,这或许是一个暗喻,你以为你扛的是摄影机,报道的是“真实事件”,其实也有可能是杀人的凶器。从此,思悦也变成了“加害者”家属,要为思聪治病,还要面对别人的质疑,已经发出喜帖的结婚宴都取消。生活早己千疮百孔的情况下,思悦依然积极乐观,自己都快成了众矢之的,依然护着大芝,看到这里很难再说思悦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旁观者。作为旁观者可以轻松说出很多大道理,但经历过而不怨恨会让人更懂得慈悲,无法将我们压垮的磨难终将使我们变得更强大。看思悦真的相信,对天大笑三声,所以烦恼都会走开。
宋乔平,精神科社工医师,工作就是和精神病患者找交道,她比别人更了解精神病患者,一骏说她将太多私人情感带到工作中来。思聪最后一次发作,持玻璃片闯进了乔平的办公室,乔平被惊吓到,但还是尽力安抚思聪,让别人不要打电话报警。看到这里的时候,肤浅的以为乔平只是害怕警察来了会更刺激思聪,危险系数更高,又或者是主角光环,为了突出不要歧视精神病患要试着去了解他们的主题,才让思聪在乔平的安抚下慢慢平静下来,最终两人都平安。直到一骏说,你可是黑带三段耶,再回头去看乔平的选择,心下感激,也更明白一骏说乔平把病人当家属的意思。思聪问“为什么是我”,乔平说“可能因为你比较勇敢吧。”赚了我好多的眼泪。
美媚,原本单纯无忧的富家女,偏偏因为爱情嫁给了王赦。王赦为死刑犯辩护引来众多谩骂,美媚的社交账号下面也出现了指责威胁性的评论,她关掉社交账号而没有跟王赦说真实的缘由。刚开始美媚一直像个理想得很不真实的伴侣,看剧的时候脑补了下如果我的家人是做这样的工作,我能承受吗,大概率是承受不了。但编剧并没有把美媚写成一个对这些毫无感觉只是一味支持的妻子,思聪闯进的正好是小美所在的幼儿园,王赦赶到现场没有过多安慰受惊吓的她,却去协助警察替思聪辩护,身处其中美媚终于不理解王赦了,后来在路上再遇见思聪,因为害怕摔倒导致小产。接二连三的变故发生,王赦重新思考自己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放弃了人权律师的理想,赚的钱确实多了,生活更稳定了但终究少了点什么,美媚知道王赦并不开心,最终,美媚告诉王赦让他做回他自己,有对比才更明白爱的就是他那份对理想的坚持。
剧中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完美,人物有理想但并不单纯出于理想主义。王赦选择做人权律师为死刑犯辩护,只因为从这些人身上看到了曾经了自己,不希望用死刑终结每一起事件,无法选择的出生受尽欺凌,也曾无数次想过要杀人,现在的他有能力帮助跟曾经的他有同样经历的人,捍卫他们的权利,也是捍卫曾经的自己,给过去的自己一个补偿。
结局标题是未来的模样,在王赦的努力下,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属终于愿意与李家人面对面坐下来聊聊,李父李母也终于敢面对儿子犯下的错,一方有了发泄的机会,一方有了弥补的可能。走出过去,面对新的生活,就是未来最好的模样吧,希望就在云的后面。
一起意外的发生,许多原本普通的人被贴上了加害者、被害者、幸存者、被害者家属、加害者家属、幸存者家属的标签,从此陷入了挣脱不掉的牢笼,除去上面的“直接参与者”,还有许多“间接参与者”,媒体、围观群众。每天新闻那么多,我们或多或少都参与其中,不是当事人,也是围观者,判一个人死刑,平息的只是这一件事的众怒,还会有下一个事件发生下一个悲剧出现。最终,这部剧也没能回答清楚我心中的疑问,但让我意识到要再谨慎点对待自己想要“伸张正义”的心,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嘴,也是另一种伸张正义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