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夏2实况转播|内容易引起不适,请酌情收看。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本期内容是主播屁屁虾边看「乐夏2」第二期(暂停播放,暂停播放),边鼓捣出的一些闲言碎语
正文 : joyside。哪儿哪儿都不对,编曲、乐手状态、肢体语言,都透着变变扭扭,一点不joyside。既然找不到曾经“北京地下之王”的一丝踪迹,就应该改个名,何必砸自己的招牌。这样下去,感觉很快又要解散。去年看了joyside复出的专场,特别精彩,写了一篇“joyside上乐夏2北京摇滚乐就完了”的文章。现在看来,北京摇滚乐真的完了。
大波浪。主唱的形体配上歌词,特别适合上地方晚会演一出音乐小品,“你们相信我(玩儿的东西几十年前早被人玩儿烂了)吗?”顺便把电子乐基础给普及了。对,你可以说当代的音乐大多都在重复前人——所以才需要灵性,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让自己独特的灵性。但灵性的探寻不能刻意,它是自然而然的。而大波浪就是在刻意制造独特,高不成低不就,特别拧巴。“乐手的目的性”太强,做不出好音乐。
Rustic。乐队曾经小火过一阵,以除主唱外的乐手极有范儿著称。主唱特爱说英文,我在D22看过他们一场,全程英文,说的特别快,像报菜名。乐夏节目组特意拍摄了主唱“装疯卖傻”的段落,我觉得当年他就这样,那会我特讨厌,还站在D22的二楼骂。十年了,这哥们还这样,我觉得挺有意思。音乐没什么说的,和当年夺得乐队大赛冠军时的现场,已没有可比性。
左右。老牌金属的故事线都差不多——金属元素慢慢成为俗气旋律的陪衬。那个时代的老哥哥们是当下土摇阵地坚定的捍卫者,再过若干年可能就没人管理这块地了。
不速之客。音乐的确是正统hard rock,想不正统也难,风格特点太鲜明了,全球的硬摇滚差不多都一个样,从音乐到穿着。亚洲人穿这一身特别不吃香,怎么看都像cosplay,腿本来就比欧美人短,长筒靴再一穿,只剩大腿根了。“不服”的态度挺好的,拿“根正苗红”表达不服,格局就有点短。 吉他手说“江湖已经没有规则了,丛林已经没有王法了。”说的对也不对,乐夏就是规则,“上面”就是王法。
椅子乐团。没感觉。“柔软的好听”太多了。真流行,假乐队。金曲奖获奖的乐队也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旋律大于一切。
白日梦症候群。快乐金属男生。经过一轮主流流行乐的洗礼,都不用听,俗了吧唧的基因已经基本不可能洗干净了。得到和失去相辅相成,玩乐队也一样,光靠想象,隔岸观火,玩的肯定不像样,就像“摇滚乐就是我的血液”这句话一样苍白。没有为培养摇滚乐素养付出大量精力,只好拼贴元素成四不像,主流歌手的摇滚乐梦大致如此。 相反同理。“地下摇滚之王”们的身上一旦没有了”泥点子“、”呕吐物”,观众势必要重新洗牌,此时就会思考最初玩摇滚乐的初衷是什么?如何在尊重自己和谄媚别人之间做权衡?是一道高分题。
大张伟。他的几乎所有被摇滚乐迷青睐的作品都是在花儿短暂的地下时期完成的,当他在抨击地上和地下的界限的时候,实际上在为自己贴秋膘。道理说得天花乱坠,没事来个情怀大甩卖,全靠未成年时写出的几首好歌词。听一个半途而废的20年前的摇滚乐票友,对着坚持不懈的、依旧在挣扎着的摇滚乐手们,大言不惭地抒发仿佛很专业的见解,真的不怎么好看。 遗忘俱乐部。同理。音乐性比白举纲强特别多。不火的好处。
法兹。肯定要唱《控制》,参考第一期的五条人,工作人员私下里的建议,一定得唱最火的一首。虽然这是法兹最“好听”的一首,歌词再优秀,没话题就代表没戏。这是这期唯一能让我有生理反应的一曲,听了好多年都听不腻。好歌不需要噱头和赘述,再有逻辑、技术再好、穿的再帅、台风再炫,都抵不过真诚。就像前面说的,摇滚乐从发明到现在,没什么进步,技术可以练,真诚得靠心。 大乐迷从不提歌词,也基本不聊音乐性,偶尔的“科普”也像是在完成导演组的任务。所以说,乐夏不是音乐节目,也不是乐队节目,更不是摇滚乐节目。就是个综艺节目。 以为法兹是最后一个了,所以把结尾都写完了,原来还有,证明我的耐心已经耗尽。得有始有终,咱们继续。
达文西。city pop风格是最近才掀起的一个小主流,年轻摇滚人不再模仿前人的苦大仇深,都市的景观开始进入生活。特别白领,也挺无聊。
野孩子。没名的大牌,因为民族性不时髦。几年前民谣热,火的那几个只是粘了民谣的光,标签贴着一点不害羞。野孩子不需要贴这个标签,他们本身就是被人拿来用的标签。他们也是全场唯一一支不需要说任何话,只用音乐就能表达全部的乐队。个人对这类音乐不太感冒,但很尊敬。 后记:
昨天跑完步,洗完澡,精神抖擞,边看乐夏2边写下以上文字,纯粹是及时的情绪抒发,特别主观,所以难听的话就特别多。人需要经常散散德行,要不然心脏容易枯萎,在保证日常更新的同时,我以后要多散散这种德行,就是为了自己舒服。 我在文中频繁的提及“摇滚乐”,特别意识形态假清高,其实我自己也很不舒服。但是既然主题就是围绕摇滚乐聊,我就得一条道走到黑,往极致方向奔。巴拉巴拉表演几个小时的和颜悦色,和比个心的效果也差不多。生活就够不痛不痒的了,突破舒适圈是很好的历练,不必天天如此,但得有,有了才能有信心承受挑战。不然只能通过看电视上的三流乐子排解苦痛,周而复始,人就没灵魂了。 乐夏2还会继续看,继续吐槽。下回见。 文:屁屁虾 图:乐队的夏天官方微博

此篇于2020年8月2日刊于找乐电台公众号。
本期内容是主播屁屁虾边看「乐夏2」第三期(暂停播放,暂停播放...),边鼓捣出的一些闲言碎语。
正文:
开场
这季对比上一季乐评人画面甚少,丁太升和王硕的相对多一点,全靠他们串场主持人的角色演得好。走面儿话连篇,摇滚乐也不免俗——见面走走面儿,再矫情都不掉价儿。
霓虹花园
之前上过一个原创音乐人的节目,没少被消费摇滚乐队人设。最近几年综艺节目井喷,导演们绞尽脑汁制造话题,一个人登台就拿“音乐之路”卖惨,几个人的乐队就拿“兄弟情”做文章;前采真长,没名的乐队,风格也没什么特色,看来关系不浅。歌写得特聪明,歌词就是最安全、但是最招人的感情题材,编曲全靠鼓点带情绪,我把这种鼓点称为“喝一瓶啤酒就能甩起来”鼓点。搭配后摇吉他基础音阶和无技巧的自由式撕裂唱腔,齐活!一杯假朗姆酒+真可乐,给您做好了,尽情喝,买二赠一,买十送畅饮。
旋转保龄
Rockabilly的风格,就像上期说到的,和不速之客的硬摇滚风格的情况差不多,在摇滚乐大环境里属“老气”,形式难突破。穿着离不开,油头、衬衫、背带、瘦裤子、大头鞋。音乐上继承了布鲁斯爸爸的纯正血脉,来回来去就是那点快板布鲁斯节奏型,每次听一两首歌会特别开心,听一整场演出就头晕。他们的老歌挺纯正的,记得几年前看他们现场演过一首“黄种人”,中文歌词唱的特清楚,也有巧劲儿。这次节目的歌不知道是新的还是老的,反正歌词里的“假说真话”的东西我不喜欢,标题党,没意思。
个人喜好归个人喜好,该致敬还是要致敬,当下这类“一身衣服穿到死”的乐队越来越少了,可以说是濒危了。在一个人人都“融合”的时代选择一条路走到黑,还不被同化,很不容易。
大张伟
以为上期吐他吐的差不多了,看来还有很多机会吐。一听“中国人去外国巡演唱中文”又高潮了,这种“借民族主义找自信”的格局真的小。Rockabilly是跳舞音乐,就算听不懂歌词也能很快融入,乐队自己也说,“我们这种风格就比较适合在欧洲巡演。”潜台词就是那边人懂这个,能和我们耍起来。到大张伟这就奔着“耀我国威”去了,旋转保龄的主唱眼看话题方向不对,面色尴尬得说:“就是音乐,就是音乐。”
摇滚乐唱英文这个话题聊了好几年了,不会写中文词的乐手也被叨叨地写起了中文,写得那叫一变扭。强扭的瓜真不甜,没办法,我们的自信就剩“上下五千年”这五个字了。中国人就得说中国话吗?那你别开外国车啊,别吃麦当劳啊,闭关锁国,自己玩自己,开心了吧?开心吗?
康姆士
节目组凑话题都凑到“口音”上来了吗?口音有标准吗?普通话是标准吗?那么多口音重的,非要和聊着最尴尬的人聊这个……细思极恐。这和开黑人肤色的玩笑有区别吗?乐夏是脱口秀节目吗?我真不喜欢自己这么咄咄逼人,没办法,我真的生气了,请问这个乐队前采有任何意义吗????请问节目组……好玩吗?开这种无聊玩笑。
按下空格,听歌吧。
完了。第一句一唱,又是一首穿着乐队皮的流行矫情歌。乐队名没白土。上期说到,乐夏一点不“摇滚”,但如果连“乐队”都没了,这节目就真完了。还好这样的乐队是一小部分——你想想,如果把这个乐队的乐手都剔除,放伴奏,主唱一人站台上咿呀呀,是不是也没什么奇怪的。如果放伴奏也是为唱铺个底,乐手上台演奏同样也是铺个底,后者还得多给几个人钱,何必呢主唱,把他们都开除了吧——对不起对不起我忘了,你们都有一颗摇滚乐的心啊。普通话还很不标准。
HAYA乐团
节目组聊酒的段落挺好的,毕竟我们能还在明面上说的“堕落”享乐,就只有“酒”这么一件事了。
酒好不代表歌好。可以说就是带有蒙古元素的流行音乐。本来想聊聊民族音乐,他们这根本也不算,就这样吧,听到“算是的”再续上。(聊)天儿续不上,先把酒续上,谢谢签子几天前拿来的酒,给了我继续看下去的动力。
分数挺高的,和重塑那期的高分差不多意思,但凡看起来有点“讳莫如深”,票就容易高。
ETA
挺好的,一边听脚一边打拍子。想不想再听一遍呢?不想。
白皮书
看来资历真不深,借琴都得靠导演组。资历深的发生一样的情况,乐手朋友们都得抢着借,多好的题材啊,摇滚乐人是一家。其实没名参加节目特别吃香,输的压力小,全靠音乐吸引眼球,玩音乐最酷的就是这点了吧(玩儿什么都是)。开演!音乐一起,原来是他们——节目里说这只乐队爱参加比赛,我一个摇滚乐局外人都碰上过一回。找乐电台录过一期电台节目,聊的是一张集合了年轻乐队的合集,他们在里面,那张合集的入选方式就是参赛。电台里也放了他们的歌,就是节目里演的这首,当时就觉得不伦不类的,有种智商不高的那种傻,有点像油特大的鸡蛋灌饼。再听感觉一点没变,还是那么特别,绝对是校园乐队第一梯队。想吃鸡蛋灌饼了。
票数不懂,可能在场的都爱吃鸡蛋灌饼。
后海大鲨鱼
输的压力大的来了。爱与自由的化身,后海冲浪手。算是老江湖了,曾经一度是地下话题人物,就像乐夏播出之后每个摇滚乐饭桌上都会聊这个节目一样。直到开始转型,从“颗粒感十足”到“拥抱纯氧森林”,再也没人提主唱有多来劲了。人到中年,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满身的斑斓变成黑白,扭动的屁股定在原地,大海是用来看的,不再是用来跳的。他们也是少有的每当有很大变化都不让人变扭的乐队。音乐做的多厉害吗,好像也没有,但是他们总能抓住年轻人节奏,能让每一波小孩都能蹦起来,想想那些和他们同期的乐队,成熟的成熟,跑偏的跑偏,就显出这点的难能可贵了。
岛屿心情
我记得上过“中国好歌曲”,好多年前了吧。当时主唱是以个人身份参加的,唱的那首歌还听玩后摇的朋友提过,说编曲特别后摇。生活在内陆的乐队起这么个名字,一定是憧憬海岛的,但是少有能玩出海盐味的。岛屿心情也没例外,编曲在向海边走,唱和词还在风沙里迷路。音乐一起,听出是当年上节目的那首歌,还是那个味。俗不怕,海带吃的少也没事,唱出真挚就比什么都行。反正我信了,但也不会特别再拿出来听。
声音玩具
真挚,词好,音乐性丰富,现场和唱片一样好。动情但不矫情,内敛不张扬。特别符合我喜欢的音乐的样子。爱听朋克吗?爱,但听得最多的还是这样的音乐。声音玩具上综艺不吃香,他们音乐的情绪是一点一点积攒出来的,得品,得有耐心,得有足够的时长。去看现场吧,闭上眼,别错过那些所谓“冗长”的间奏。
晕车
晕车的前采是这期唯一聊音乐的吧,虽然只是小提了一嘴,那也在走情的氛围里冒出了点小头。想想真够累的,两个半小时的诉苦大会,终于在结尾躁了一小会,这要是一音乐节,早离场找地喝酒了。晕车这场也是紧的,不稳,也不没耍起来。的确,晕车上乐夏是这一季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消息,他们是怎么想的不知道,我内心觉得他们就是来挑衅的。他们这些年,从演奏到歌词始终在挑衅,包括贝斯手和鼓手的乐队(也可能是我一厢情愿了)。节目播出的前几天完整的重听了他们的第一张专辑,第一次好好看了歌词,惊了,好到我可以和朋友聊三个月的饭局。晕车高分进了才可怕,证明虚伪已经没边界了。其实虚伪已经没边界了,比如重塑的高票。
达达
重听晕车那天,也重听了达达。青春记忆涌上心头,跟着唱了好久,几乎每句歌词都记得,实际已经好多年没听他们了。边听边猜他们节目上会唱哪首歌,按照节目组的调性,估计是南方和song f其中一首。那天最后还听了重组后的新歌,老达达的味还在,所以新歌也可能。不说了,继续看,看我猜的对不对。
哈哈哈哈哈,果然,南方,大金曲,挺矫情的,但我没法客观了,高中弹着吉他唱它的时候我也很矫情,情绪能对上,就真实了。
我心里其实是有期待的歌的——“生日快乐”,没等到惊喜。我的朋克启蒙。
后记:
终于看完了。已是凌晨六点多,刷一夜,又是一大篇,期间拉了肚子,煮了一大碗面条填满了肚子。天亮了,屏幕里的乐队还在比赛,好似如晨曦一般充满希望(早起和晚睡都可以迎来晨曦)。默默的哼了哼,对节目,对这个夏天,对希望。现实就像看完第一期后我在微博上写下的那样:电视里歌舞升平,电视外苍茫一片。
下期见。
文:屁屁虾 图:乐队的夏天官方微博

此篇于2020年8月9日刊于找乐电台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