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明白有情有义的姑娘为什么总受伤?直到看了这部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有情有义应该是一种改不了的毛病,有这种毛病的姑娘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经常忽略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人们会习惯地认为她没有感受,她不受伤谁受伤?
我不记得我有多久没看过日本电影了,他们擅长把情感描述得特别深刻、细腻,色彩充满了颓废,人物有一种占据心灵的力量,日本电影在整个电影史上是不能忽视的。跟许多年前的《东京爱情故事》一样,女主角是一个爱傻笑、天真、单纯的姑娘。看了这部电影我突然很想去日本看看那边的女人是不是都这样。
《剧场》这部电影既是故事的主题,也是导演讲故事的方法。他把舞台剧讲故事的方法用到了电影故事的讲述上,比如台词多次递进式地重复、人物性格反转用到的背景、安静克制的画外音......
第一个镜头就是一个小景别的特写,灰暗的色彩、近乎寂静的街头、了无生趣的眼神,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观众的情绪带入到了故事讲述人的内心戏当中。我看第一眼吓了一跳,后来男主收拾干净了,有点像张国荣。▼

为了表现男主的绝望和生无可恋,导演让街头的人群反向行走,男主始终在黑暗的角落,无法融入人群。他好像在另一个世界。从后面的剧情交代来看,他当时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在火车轨道上方的高架桥上,暗示着他有轻生的念头。▼


从远景换到了室内的中景,墙壁和窗口形成了一个镜内画框,给画面增加了另一个世界的感觉。墙上狰狞的装饰画、玻璃倒映着自己的脸,此时的永田有种望向地狱的惊愕感。▼


在一个黑白灰的世界,女主角的棕黄色上衣是画面中唯一的暖色,在这种冷暖对比中,暗示着女主角沙希是男主唯一的希望。“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色彩的对比,让观众很快能理解永田的精神世界,不用过多说明,观众也能理解他为什么一定要尾随沙希。他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在精神几近崩溃之时,一种生的渴望驱使他抓住这一线生机。后面的故事也充分说明了永田的精神状态,只有沙希能受得了他。▼



导演用了很多细节来塑造男主永田的人物性格,控制欲、嫉妒、花心、敏感、占有欲。
第一次见面,沙希请他喝饮料,他想都没想就帮沙希点了自己爱喝的冰咖啡,这时的沙希还有清晰的自我意识,没有顺从他,点了自己爱喝的冰茶。▼


这种细节还有很多,他不能容忍沙希比他优秀、不能容忍沙希跟别的男性朋友有交集,他甚至公然表示讨厌沙希的母亲。
沙希懂他、心疼他,但人的能量是有限的。由于永田的不断消耗,沙希的能量在不断的下降。导演用了音乐剧的重复台词的句式,这种表现方法的好处是让观众似曾相识,又由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人物的理解加深,台词呈现出一种递进的段落感。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永田总说沙希笨,沙希从刚开始时自信地说:“我很聪明的”,到后来开始慢慢地不自信,再到分手前的反抗:“你才是傻子!”
类似的、简短的对白,表现了沙希的内心变化和个性成长。▼





恰当好处的布光,让光参与了故事的讲述中。每当人物心情明朗时,侧面的散射光好像帮观众在解读人物的心情。
最明显的地方是永田发信息约沙希跟他去逛家具店时,那种想谈恋爱的心情在光线的抚摸下,在黑夜中散发出一丝美好的气息。▼

故事的第一个层次是一个单纯女跟一个渣男的爱恋,第二个层次我觉得是心理能量上的转变。
沙希的眼神一点点暗淡,她的服装从暖调的黄、米白、樱桃红慢慢地转成了黑白灰。为了表现真实感,导演压低了环境音响,让人物的心情在一种安静克制的氛围中转变。
男主永田遇到女主沙希后躲到了一块白墙后,预示着他的生命能量进入一个上升的转折。沙希对永田一次次失望后,导演用了一个过肩拍的镜头,代表第三人的视角,看到了沙希的生命能量进入一个下降的转折。▼


我记得剧中很少有画外音,一次是他们第一次约会时响起了轻快的吉他声,到他们分手时,出现过短暂的忧伤的弦乐。导演成功地用狭小的环境、有些隔绝的音响氛围、微弱的故事冲突,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隐隐的伤痛。▼

沙希离开永田后,永田回忆说:“虽然我曾将这种单纯又忠于情感的人,视为恐怖对象,但现在我越来越尊重这种人了。”
我想是因为这种人越来越少了吧!▼

如果电影只有前面说的两层,还不能称之为一部好电影。这部电影的第三层是在片尾中,叙事视角从男主永田的视角抽离出来,站在沙希的视角上来重新倒推了他们的恋爱,也回答了为什么有情有义的姑娘容易受伤。
因为有善就有恶,沙希说她害怕太阳。我分析了一下她为什么害怕,因为太阳照在身上就会有阴影,她总是善于助人、总是阳光微笑,她自己知道她心里积聚了各种各样的罪恶感。
直到她遇到了永田,这个被周围的人称为“渣男”的男人承接了她的阴影,帮她转移了罪恶感。她说她能享受阳光了。▼

这是今年7月上映的新片,我不说结局了,关键字: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