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结局与朱朝阳黑化过程分析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童话结局:普普在哮喘发作后被张东升送到了医院,并没有死,最后跟弟弟团聚了。在船上,张东升没有杀严良,严良落水后被老陈救出,朱朝阳在张东升的言语刺激下,没有选择成为第二个张东升,而是走向了警察,随后罪孽深重的张东升被警察击毙。
现实结局:普普在哮喘发作后,张东升没有把她送到医院,导致普普因哮喘去世,严良此时已经不在信任朱朝阳,打算找张东升报仇,却在朱朝阳的暗算下被张东升反杀,朱朝阳打电话叫了警察,在警察到来之际,暗示张东升动手,张东升成就了他,然后死于警察枪下。
朱朝阳人物层次与黑化过程分析:
朱朝阳是一个从小父母离异,同母亲一起生活的孩子 。他的父亲显然更重视他重新组建的家庭,对朱朝阳的关心少之又少;而母亲的问题更多,她只是关心他的学习,对他的身心发展毫不关心,她一边说着爱儿子儿子是他唯一的骄傲,一边以爱的名义进行亲情绑架从而控制儿子,她的这种“爱”,更让朱朝阳喘不过来气。这也铸造了朱朝阳孤僻独立、内心封闭的性格(比如他在第一次见到严良和普普的时候并没有马上信任他们,后来才慢慢打开了自己的内心)。
朱朝阳不是一开始就是“坏”的,我认为他这个人物是全剧中最立体的,这也是剧比书的高明之处,导演对朱朝阳这个人物的塑造不止于第一维度(他是这样的)而是在第二第三维度进行深度挖掘(他为什么是这样的),朱朝阳的黑化是一个在各种条件的趋使下一个渐进的过程。
朱朝阳在少年宫五楼事件我更倾向于“见死不救”,而非“推下去”的,导演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指示,但我认为“推下去”这个结论对于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分析都不合理,朱朝阳是十分聪明并且小心谨慎的一个人(从后面的剧情也可以看出他做事追求全身而退已经到达了极端的程度),面对突发事件,他怎么可能会使事故最大的责任归结在自己身上,更何况即便没人救朱晶晶,朱晶晶也很快就会自己掉下去,完全可以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在上五楼的朱朝阳还没有开始黑化,他看到朱晶晶站在桌子上还大声告诉她下来,朱朝阳真正被激怒是朱晶晶说的那句“爸爸跟我说了,他只喜欢我,不喜欢你”后,因为剧中的朱朝阳是非常在意自己的家庭的,一旦触及到他的家庭问题,他都绝不容忍,所以当他看到朱晶晶挂在窗外时,他才瞬间产生了一个黑暗的想法(如果朱晶晶死了,就没人再霸占他爸爸了),于是在事发突然考虑时间又短暂里眼睁睁看着朱晶晶掉了下去。
回到家朱朝阳注视着镜子回忆今天发生的事情,镜子往往带有能否自我身份认同的意味,他注视着镜子也是是在注视着他的内心的“恶”。但他此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给会他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在之后他被王瑶当街暴打、家门口被贴满杀人犯,还有后面被绑架、亲眼目睹杀人……这些给还是青少年朱朝阳的心理产生了潜移默化影响,也在冥冥中加速了朱朝阳的黑化过程。
相信很多观众都对朱朝阳和父亲喝糖水那场戏印象深刻,父亲想打亲情牌让儿子说出真心话,却反被儿子的一通话内疚得痛哭流涕,此时朱朝阳黑化程度再度加深,原本和美的父子关系就像那碗甘甜的糖水,而这件事就像糖水上又脏又臭的苍蝇。十一集末还有一个小彩蛋,就是朱朝阳的父亲在回家听录音时听到了儿子拉开拉链的声音,还给了自已一巴掌,他怎么也没想到到昔日亲密无间的父子关系此时却要靠谎言来交心。
无比珍视家庭的朱朝阳为了保住自己的秘密,他的自我把这一切都归结于严良和普普,如果当初没有给他们开门就不会发生这些事情,于是他引起了复制卡的争端,想间接出除两个小伙伴,让这些秘密永远不被人尤其是警察知道,让自己开始“全新”的生活。可在水厂场上却意外搭上了自己的父亲,这时朱朝阳已经彻底黑化(之后的剧情可以发现朱朝阳的眼神发生了变化,朱春红也观察出了儿子细微的变化)。他在船上的计划十分成功,先借刀杀人杀了严良,而此时的张东升和朱朝阳已经互相揣摩透了,在完成了精神交替后,早已活不下去了的张东升选择了保全朱朝阳,于是朝阳像东升一样活下去了,这个暑假发生的一切永远藏在他心中最隐秘的角落。
朱朝阳变成这样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离不开家庭对他的影响。而像朱朝阳这样的父母在现实生活中大有人在,相信很多人看朱春红逼朱朝阳喝牛奶那场戏就像照镜子一样熟悉。所以父母们,如果你们继续以爱的名义亲情绑架你的孩子或以家长绝对领导的地位不断的要求孩子的忍让,那么你会得到一个乖巧听话懂事的孩子吗?不,你只会得到一个朱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