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坏小孩?

看过之后觉得得跟风写点什么,那就从原著和影视作品两种角度和读者观众对其解析的观点理论研究一下,是什么造就了这帮坏小孩。 ① 家庭因素。到底坏的孩子都是谁呢? 朱朝阳,来自离异家庭的大学霸。 严良,父亲因涉毒患上精神病(书中是父母合伙骗人杀人背叛入狱) 普普,父母双亡且弟弟患有白血病(书中是爸爸杀了妈妈自己身患重病)
②学历论。(学历对应着高智商犯罪 作者曾写过低智商犯罪 说明作者对学历和教育背景还是很看重的)为啥天天跟犯罪分子周旋,跟警察斗智斗勇的朱朝阳总是考第一呢?为啥能杀妻子全家的张东升偏是个数学老师呢?这不仅让人感叹,高智商犯罪的内容确实和普通案件不一样,就反侦察毁尸灭迹,隐瞒事实这几项而言就做的十分干净利落且富有逻辑,也不能说毫无破绽吧,但起码不深究的外行看来就是天衣无缝的。 ③旁人的不作为或是刻意包庇。朱朝阳他妈就是个典型的知情不报者。极大程度归咎于母亲的保护欲。但是殊不知,给他们后面挖了巨大的深渊。眼看着孩子们一步一步沉沦。每次的侥幸脱逃,都让朱朝阳等孩子们意识到,法律和人民警察的无能无奈。他会先质疑法律的权威,处于羞耻心开始怀疑自己的行为,当看到并没有相应的代价和惩戒,进而演变为对法律的蔑视,开始追寻犯罪的刺激(后来他要跟张东升学,请教怎样杀了他爹)。一环一环的案件,一层一层的谎言最终训练出了一批坏小孩。而且他们内心怨恨仇视着曾经不堪的经历。会觉得大人的世界怎么这么肮脏龌龊。自己其实才是正义的使者。一两个谎言(张东升岳父母被其推下山崖和同父异母的妹妹晶晶在少年宫坠楼身亡)还要搭上多少条人名呢?前前后后一共死了十人(按推理逻辑来看,满打满算十人) ④模仿犯罪。张东升就是块砖,稳准狠,有力量,有厚度。而孩子们才是犯罪大环境中的玉。如果犯罪是门艺术,那他们的所作所为可谓恰到好处,协同有道,后生可畏。 ⑤ 大人的解读VS孩子的视角。坏小孩,这个题目吸引人就在于,没看过没经历过的大人们,顶多以为孩子嘛,无非皮一些淘气一些,能坏到哪里去呢?可看了之后又觉得细思极恐,背后发凉。所以他们生来就坏吗?家庭教育和父母关爱的缺失是促成重重罪行的开端。但是社会上的不作为就不构成他们仨合伙作案的推手了吗?而且孩子的阴暗心理难道不是因为跟他们所接触到的,所被灌输到的意识有关吗?
⑤ 身份挫败。学霸,在学校混的很差,虽然总考第一,但免不了造遭人排挤。老师,在家很窝囊,妻子出轨,连岳父母都在劝离。这两种在社会上太常见普遍了。但你混的不好就可以胡作非为,肆意犯罪然后利用自己的头脑瞒天过海,继续用人命来掩盖犯罪真相么?想象都觉得可怕。
可真是深陷泥潭无法自拔,一旦踏上贼船(虽说是小白船吧,但对于好孩子而言是童谣,对于坏孩子而言可是要飘向西天的),下来是很难的,但翻船也是迟早的事。毕竟光天化日,法网恢恢,再高的智商也难逃制裁。只是这朱朝阳,是法律空子下的特例。真不知道他长大了会怎么看待这一系列罪恶。或许他一辈子都要在隐秘的角落里自省了。就跟东野圭吾笔下的桐原亮司一样,也会发自内心想和普普,严良一起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和拥有本该属于这个年纪的快乐的愉快玩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