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临近40岁的陈嘉玲,却突然在谈婚论嫁之际主动提出和相恋四年的男友分手,我不懂啊,内心还想大骂,你怎么这么作呢?这男人挺好的啊,长得帅又喜欢你,还买了房要养你。你说你要是分了之后欢天喜地还好,结果现在一个人在出租屋里孤独颓废。
后来发现,我错了。
不爱了,你敢放手吗?
交往多年的男友变得更像合租室友,两个人在一起却更享受各做各的事;你半夜失眠忽闪着台灯,对方却沉睡着丝毫未察觉。在平常的日子里就这样习惯性地过着,可是当把“结婚”摆上日程时,你开始慎重认真地考虑“我到底还爱这个人吗?我想和这个人过下半辈子吗?我真的要和这个人结婚吗?当你开始问自己这些问题时,答案就危险了。
这些问题有时让我们害怕,害怕到想逃避。因为一旦答案是否定的,就意味改变,而改变必然连带着伤筋痛骨,还要离开熟悉的舒适圈,去探索不知是好是坏的未知。我为什么本能地不理解陈嘉玲的选择,因为我没有她那样的勇气。
拒绝一个明显很差的选择,是件容易的事。可是拒绝一个看起来不错的选择,需要足够的清醒、勇气和能力。
陈嘉玲并不是一时糊涂耍性子做这样的选择。虽然分手后有习惯被打破的不适应,可是当Mark去约她的时候,她没有将自己交给寂寞的本能,她的心和价值观也没有迷失在追求“高富帅”的外在条件中,而是遵从自己内心的守则和真性情。义无反顾帮助朋友竞选,义无反顾回到台南,义无反顾在蔡永森说“我离过婚,还没有工作”时,吻上那个男人。我才明白,原来她一直有方向,一直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直在勇敢地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你开心,我就开心;你不失望,我就不失望
影片交织着陈嘉玲小时候成长的家庭故事,生动真实又温暖。婆媳拌嘴、夫妻教育孩子、亲戚暗自比较竞争。分手后回到台南家中的陈嘉玲难免被父母家人叨叨,这种“叨叨”着实让儿女听着心烦,因为儿女总会本能地将其感受为父母“不认可”“爱管控”“瞎操心”“催促逼迫“。可是换在父母的角度,那真的是切切实实的关心啊,他们担忧等他们老了走了,孩子还没有着落没人照顾。他们没有能力直接帮你得到你最想要的,于是迫切地希望你选择一条容易的道路,虽然容易的路不一定是对的路。
做儿女的害怕让父母“不开心”和“失望”,其实只要儿女开心,父母就开心,只要儿女不失望,父母就不失望。
亲情就是这么神奇和伟大,我们因为是家人靠得太近难免有时伤害彼此,可是又因为打不死抹不灭的爱,让我们即使不习惯道歉,也能做到百分百原谅。没有爱化解不了的伤,更何况是因爱而生的矛盾。
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有时候我们没办法分清楚,到底是命运决定了我们的方向,还是我们自己决定了命运。40岁的陈嘉玲,在别人看来可能一无所成,被定义成普通人、俗人、loser。可是俗人的生活也可以体验到很多精彩和幸福,只是不被大众所知、不被历史所记。
40岁的陈嘉玲,知道自己要拒绝什么样的男人、要拥抱什么样的男人、要在哪里买房开始新生活、开始真正用心感受家庭的快乐幸福、真正理解家人用心良苦的爱。也许她没能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样子,但是依旧在勇敢追随内心过最想要的生活,难道还不厉害吗?
最后的最后,女孩子们,年轻时努力多赚钱攒钱是正道。这是你拒绝不想要的,选择想要的自由和底气。